“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地方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馆,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为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赤心青音”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的大学生们,连续两年利用暑期把“党史学习”沉到家乡、入脑入心。2023年7月15日-7月31日,一场期盼已久的“党史学习”之旅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中落下帷幕。今年暑假,这群大学生通过“寻访英雄后人、对话榜样人物、重走红色展馆、寻找红色文物、讲述革命故事”等不同形式跨越十三个省开展一场来自家乡的沉浸式党史学习的薪火传递。他们用青年的脚步行走在家乡的热土上,用赤诚的初心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广阔天地里中走访、学习、领悟、成长!在他们的影响下感召了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讲好家乡红色故事”的行列。用实际行动听党话、跟党走,在祖国大地唱响着青年党史学习的青春之音。
走访家乡英雄:他们在家乡领悟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贵州,团队成员走进家乡绝壁深山的大发渠,对话“时代楷模”黄大发爷爷,感受跨越百年共产党人不改的初心,他们始终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开天辟地。临走时,黄爷爷勉励青年:“你们要把自己的底线守好、人生观保好。要把党放在心中,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
图为实践队员在贵州拜访“时代楷模”黄大发爷爷
浙江永康,团队成员走进章氏宗祠(现为练结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父辈祖辈热血革命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斑驳老照片背后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在这个小小的村落涌现出如章会辰、章正广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他们为党做了巨大贡献。到了章爸爸这代,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对同学们说:“和平是很多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一定要珍惜并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只有我们强大,才能够不被敌人欺负。”
(图为团队成员在浙江永康章氏宗祠前合影)
(图为章氏宗祠内的宣传展板)
湖北黄冈,团队成员看望百岁红军吴钦发来爷爷,他们为吴爷爷带去了大米、大豆油等生活物资,悉心询问吴爷爷身体健康和生活情况,听爷爷讲革命年代的故事。“你们是祖国的接班人,要担负起责任,祖国的未来靠你们。”这是吴钦发爷爷对成员们寄予的重望。在吴爷爷身上他们近距离感受了历经百年不褪色的红色精神和信仰的力量,这深深的鼓舞着青年大学生要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团队成员给吴钦发爷爷送上鲜花和祝福
团队成员和吴钦发爷爷及家人一起合影留念
河北石家庄,团队成员走进平山县西柏坡镇,拜访西柏坡的“代言人”闫青海爷爷。爷爷小时候的命是董必武一家人救的。红色印记自那时起在老人心中扎根,激励着他奋斗不止,几十年来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老百姓走出贫穷,发家致富。爷爷如今已年过古稀,但是依然每个月为人们讲革命故事,一腔深情从未改变。爷爷说:“如今我年龄大了,不能开船了,我当起了西柏坡的义务讲解员,发挥余热。大家一起努力,把西柏坡建设的越来越好。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愿意讲,做好西柏坡的代言人。”
团队成员彭雨晴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镇拜访闫青海爷爷
团队成员和闫青海爷爷一家合影
四川万源。团队成员来到罗文镇白岩沟村,小小的乡村却有着轰轰烈烈的悲壮过往。白岩沟村党委书记费习培为同学们讲述发生在“白岩沟”的军民情深,他为活着或者死去的红军都能找到回家的方向、落叶归根,历经土地改革始终坚持不改“白岩沟”的名字。此行,他们旁听了村干部会议,感受了基层村干部如何践行“小小的螺丝钉”精神,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他们从不讲困难,“原来政治书上写的都是真的,共和国巨大的齿轮就是由一颗颗伟大的螺丝钉组成的!”团队成员有感而发,“回到学校后,我们要发奋学习,以后也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团队成员旁听村委会会议讨论如何帮村民解决困难
团队成员与家乡的“螺丝钉”们合影
这个暑假,大学生们在家乡拜访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英雄,与他们对话,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都有中共党人历经百年永不退缩的红色信仰,革命的红色血液在家乡一代代人身上接续传承,新时代的“赶考”故事每天都在我们的家乡上演。“这次三下乡,我们在家乡领悟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赤心青音“团队每一位成员将如薪薪之火,用青年声音讲好家乡故事。
瞻仰红色场所、挖掘红色文物:他们在家乡跨越时空接过革命的薪火
除了拜访家乡英雄,他们还深入家乡瞻仰红色场所、挖掘红色文物,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湖南宁乡,他们走进刘少奇故居瞻仰追思,在伟人故里感受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河南开封,他们走进刘青霞故居,追忆她投身革命、奉献自我的一生;浙江杭州,他们走进何思敬纪念馆,发现我的家乡有位“法学泰斗”;重庆万州区,他们走进西山公园库里申科烈士墓园追忆那段他走过的抗战岁月,学习了国际友人的大我青春,他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精神;山西运城,他们走进安昌村——傅作义将军故居,听村民讲北平和平解放的荡气回肠;新疆乌鲁木齐,他们走进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领略了八路军英烈们不畏艰险,奔赴西北边陲的革命风采;广东惠州,他们在博罗县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找到了战火年代的“无声骁将”——印刷机背后的故事;江苏徐州,他们在淮海战役纪念馆见到了人民的“小推车”,理解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个夏天,他们通过瞻仰红色场所、挖掘红色文物,在一个个故事里跨越时空接过革命的火炬,他们或现场化身解说员、或在社区讲述革命故事,用青春的行动在家乡传承红色基因。
团队成员在重庆库里申科烈士墓园瞻仰
团队成员在社区开展“青年学·说”活动
团队成员在刘少奇故居自发化身讲解员介绍故居旧物
团队成员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一起研读革命先辈故事
博罗县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学生找到了战火年代的“无声骁将”——印刷机
淮海战役纪念馆里学生镜头下的人民“小推车”
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潘姗给队员说的:“在我们祖国母亲这片红色土壤上,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家乡都有诸多值得挖掘的红色人物、党史故事,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最好的教科书’。讲好家乡的红色故事是你们作为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讯员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潘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