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芜湖湾沚非遗传承,探索湾沚“非遗+”价值,专访非遗传承人,聆听“ta们的故事”。2023年7月,淮北师范大学“心中怀微光,乐道拾遗续文明——皖韵湾风‘非遗+’红色文旅”暑期社会实践学习调研考察队来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当地萤火虫志愿者协会“诺延好少年先锋队”携手学习及宣传非遗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助力当地文化、人才、产业振兴,让非遗“活化石”充满新活力;了解革命先辈们的故事,缅怀先烈,续写荣光。
协同规划展宏心,素手沉心为拾遗
正式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淮北师范大学实践团队十名成员就调研对象——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的非遗技艺与红色基因进行了汇总资料与相关讨论。讨论结果主要包括:与先锋队数名成员携手探索并深入学习芜湖湾沚非遗技艺;淮师大实践团队参观红色基地,寻访革命事迹;提前与当地非遗技艺传承人取得联系,获取参观学习准入批准;确定调研时间和出行方式。
“心中怀微光,乐道拾遗续文明——皖韵湾风‘非遗+’红色文旅”暑期社会实践学习调研考察队以及萤火虫志愿者协会“诺延好少年先锋队”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规划展示馆集合,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们组织了简短的实践规划会议,商议结果为梁婧慧、高桃宁负责统筹策划,李同越、郭晓梅负责外联,高涵、杨菁负责拍摄,刘嘉怡负责材料整理,顾东悦负责财务,孙涵琪负责文稿,张雯翔负责后勤。
领略非遗各风骨,惊鸿之作续文明
7月7日,淮北师范大学实践团队与当地萤火虫志愿者协会“诺延好少年先锋队”携手探寻湾沚非遗文化,领略非遗魅力。
上午,团队首先前往探寻紫阳朱氏砖雕。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传承人朱庆宏对砖雕技艺进行了大胆创新,以传统雕刻技法为根本,建设红色印记展示馆为契机再提升,传承砖雕技艺的同时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团队成员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砖雕作品并体验砖雕制作,团队成员在制作砖雕的同时也不忘帮助相邻的小朋友,这场砖雕体验活动在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下圆满结束。
“剪纸传情,岁月成诗”。团队成员们在章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章士爱的引领下参观了其优秀的剪纸作品,并且聆听了章老师关于剪纸的介绍和自身过往的经历,领略到了剪纸作为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的魅力所在,然后队员们在章老师一步一趋的指导下进行了剪纸创作,一折一剪,图案便得到了呈现。
图为实践队成员学习砖雕技艺。
下午,经过短暂的休整,团队成员前往西河古镇探寻非遗文化。
团队成员在古镇的老街上的琴馆中找到了“弋農古琴”传承人翟光宝,他热情地向团队成员讲解古琴斫制工艺流程以及古琴的部分背景知识;还欣赏了传承人弹奏古琴,感受古琴音色的独特魅力。
烙画又称火笔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宝。其传承人吴世喜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新典范。在现场,吴老师邀请团队成员观看其烙画作品,并向成员们亲自展现了烙画的过程,让成员们看见“鹰的白羽”上留下温度的颜色,同样了解到传承烙画的纸是吴老师游历寻找到的,可更好的保存和收藏。
图为实践队成员倾听古琴传承人制琴过程。
参观红色印记馆,先烈精神促前行
7月8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湾沚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红色印记馆。在陶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身边的红色教育基地,伫立于烈士陵园,队员致敬革命烈士,缅怀先烈功绩,表达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随后走入展览馆,白沙圩农民武装动、新四军皖南第一战场、解放湾沚战役……通过探访湾址区红色印记馆,团队成员了解了皖南抗日第一仗——红杨树战斗和马家园战斗过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史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不朽业绩以及湾沚区百年党组织发展历程、红色革命人物、红色资源等相关情况。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也在追忆光辉历史中,越发感觉要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红色印记馆。
问卷调查总关情,非遗传承你我行
实践考察期间,淮师大实践团队进行了人员安排,分成两组进行线下问卷的发放并向人们进行宣传。一组成员活动在人流量较大的街道,在征求他人同意后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并做好照片记录。另一组由队长梁婧慧带领,在大润发发放问卷,在发放初期,由于时间过早,商场并未开门,人流量较少,活动的开展并不顺利,但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问卷发放工作截止7月9日圆满结束,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根据多份问卷数据可以了解到湾沚区居民普遍认为本地非遗文化普及程度欠缺及认同需要运用多个平台、多种活动, 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本地非遗文化。想要本地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关键在于宣传与普及,由百姓去传递才能发挥文化的真实意义,实现真正的文化传承。
图为实践队在规划馆门前的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7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