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游红色故里,知历史古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是全国的命脉所在,在我国刚刚建国时就确立我国是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农民,城镇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俗话说的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乡村改革,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发扬红色精神。6月30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是做什么事之前按都得有个计划,但是往往计划的制订都得在了解最初这件事发生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当下国家在不断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发展绿色乡村的大背景下,了解乡村改革成为了其必然。而作为当代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独居乡村改革特色,因此今年我来到了凤阳小岗村,了解乡村改革,学习红色精神。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重新回顾了小岗村的改革过程;在1978年初冬的一个黄昏,18位农民聚集在村民严立华的家中,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提出了“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想法,带着“托孤”的决心商量到深夜。村民严宏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空烟盒,拆开铺平,说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就这样这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在这张契约上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按出一道改革惊雷,搞起了“大包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清晰的责权利划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掀起了农村改革的春风,使当时的农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其次我们参观了沈浩纪念馆,了解了沈浩同志的光荣事迹。沈浩同志在2000多个日夜,不辞幸苦,对自己要求十分的苛刻,克己奉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我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但是他却倒在了他热爱的岗位上,实践了他入党时的誓言。沈浩同志虽然离开了,但他那踹踹热心、浓浓真情、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崇高情怀留给百姓的是无比的敬仰,留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村官”的是无形的鞭策,鞭策着我们要以对基层无比热心、对群众饱含真情、对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在基层岗位实实在在地踏着英雄的足迹锐意前行。
如今,小岗村已经完成了从贫困村到经济发达村庄的蜕变,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乡村。目前,小岗村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农村电商为主,旅游业也逐渐兴起。小岗村也发展了多个种植和养殖项目,如油茶、鸭子、草莓等,在保证生产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小岗村也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了“小岗村”品牌,将当地特色产品进行线上销售。此外,小岗村还注重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开发。村内建有小岗纪念馆、岗位博物馆等纪念性场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村内的民宿业也较为发达,提供了丰富的住宿选择。总的来说,小岗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保和文化传承,成为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后,人们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树绿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现实。而乡村振兴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探索乡村建设规律的必然结果,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意义。
虽然我们要改革乡村但是我们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去改革乡村,发展乡村。我们应该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可持续发展,用科技去助力乡村改革发展。
“再行昔人之路,悟当代改革之理”。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了活动的价值以及意义,也让我更加确定了乡村改革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1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