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位于泰山脚下,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是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庙内有2000多年前汉武帝种植的连理柏,也有秦始皇当年统一文字后留下的秦李斯小篆,还有宋代壁画,明代铜亭,清代行宫……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当昔日荣耀被岁月流放,静坐的碑刻,见证了多少时代的更替与辉煌。
庄严、雄伟的岱庙,殿宇辉煌,文物荟萃。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发展。漫步在这艺术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举手触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宝,无不使观者动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庙,是一座融建筑、园林、雕刻、绘画和祖国传统于一体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走进岱庙,第一道门为正阳门,始建于宋,毁于二十世纪中叶,1985年重建。正阳门有两扇朱红大门,门上镶有81个铁制馒钉,有铺首,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正阳门的考古发掘较为完整的反映了岱庙路面的历史延续性。通过打探沟,根据其土质土色不同,将现有正阳门地面以下从上到下划定为五个大地层,不同地层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正阳门气势宏伟,高大宽阔,也由此表现了古代君王的地位。正阳门内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毁,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
岱庙里有许多“龟驮碑”的现象,即用石头雕刻的龟像上还带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通常是中国古代时期各个皇帝的题词或著名诗人的诗句。
而“龟驮碑”的现象出现原因有三。首先,龟被称为龙九子之第六子“赑屃”,以龟驮碑有庄重之意。其次,龟与龙、凤、麒麟并称为四大神兽,有感受凶善良恶之兆,以此为征兆。最后,我国最早在甲骨上发现甲骨文,甲骨即龟壳,寓意有迹可循。因此出现“龟驮碑”现象。
“龟驮碑”这个现象是古代伟人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巧夺天工的手工智慧,给予我生出很多的敬畏之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宣和碑,碑文追溯泰山祭祀历史,粉饰太平盛世,叙述了宋徽宗自从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登基后至宣和四年在21年间“诏命屡降,增治宫宇”的情景。碑阴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题,田东作书的“万代瞻仰”四字,字径1.2米,为岱庙大字之冠。
一座看似常见的石碑,却能集教育意义和书法艺术于一体,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我们应当赋予历史文物以时代内涵,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岱庙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意义。长久以来,在岱庙举行的泰山封禅和祭拜泰山神的隆重仪式,寄予了中国古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国运昌隆、休明盛世这样美好画卷的愿景。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承担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责任与使命的新时代青年,应该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览岱庙全局,我了解了泰山周边的发展史,认识到从古至今历代名人对泰山的情有独钟。虽然只一下午的时光,但是泰山及岱庙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久久不能抹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2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