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弘扬红色传统文化,助力圣地发展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朱勋毕 吴海

为了响应河南科技大学“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青春献给党,薪火永相传”实践队,开展以“新时代青年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探究”为课题的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追寻红色足迹 助力圣地发展”专项活动。在机电工程学院王辰老师的指导下,于2023年7月22日到达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7月22日上午,“青春献给党,薪火永相传”实践队从学校出发,前往目的地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圣地路458号延安市委党校。在出征仪式上,队员们高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旗,实践拉开帷幕。指导老师从整体情况、实践安排和注意事项三方面向队员们说明实践要求、建议,首先强调出行安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服从安排。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在力行中彰显青春价值,在奋斗中展现青春风采,把握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感受延安精神,身体力行,多听多问,谦虚受教。经过10个多小时的车程实践队员们到达了基地,并稍作休整。23、24、25日,团队根据基地组织方统一安排,集中进行实践。

图为实践队到达延安实践基地集体合照 朱勋毕供图

7月24日,团队前往鲁艺一延安文艺纪念馆进行观摩和学习。在参观过程中,第一次看到那面18米多宽的大墙,千古流淌的黄河、延安秧歌舞动的红飘带、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它们之间一种共同的文化属性和可感触的视觉韵律。它们也是厚重的历史积淀、浓郁的陕北风貌和民间文化、延安文艺精神的叠合,丰硕的延安文艺经典作品犹如这个主旋律上闪耀跳动的音符。让队员们亲切感受到了日益丰富、常人所不能接触到的红色文化。基地对河南科技大学“青春献给党,薪火永相传”社会实践团十分热情,在实践交流活动自始至终实践队员传递着一股正能量。紧接着,实践队员们跟随志愿者的步伐来到了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领学者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激情溢于言表,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太不可思议了。其作者冼星海怀着满怀激愤,倚墙只用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很多人边唱边流泪。直至今天,在重温黄河大合唱的豪迈激情,实践队员们依旧眼眶泛红,那一刻,他们心中肯定激情澎湃,感慨万千。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延安文艺纪念馆 朱勋毕供图

下午实践队员们跟随实践基地指导老师的步伐,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在解说员的讲解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解放战争、领导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等等画面逐渐浮现于脑海,令队员们极为震撼,各种思绪感慨从四面八方袭来。随后在集中学习中,领学者以“弘扬七大精神,增强看齐意识”为主题开展座谈会。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七大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团结一致、奋勇前进,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胜利完成了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可见大所确立的指导思想,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所总结的革命经验,以及所取得辉煌成就,都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并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力量源泉。因此,学习并弘扬七大精神,增强看齐意识,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学好悟透固然重要,但指导实践、奋力前行更为深刻。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中共七大会址 朱勋毕供图

7月25日,实践团队来到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这里曾锻造出一批批民族精英,他们把革命的火种播向长城内外,撒遍大江南北。走进这静寂的小山村,追寻英烈的足迹,依然可以感受到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抗大精神。学唱《抗大校歌》,坚定理想信念,实践队员们深知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铸就百年辉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坚定执着。实践队员们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学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光辉,从中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实现崇高理想努力奋斗。下午实践队员们前往梁家河,参观梁家河知青故居。这里详细记录着习总书记在知青时期生活、工作、奋斗的光荣事迹。小村庄的变化恰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队员们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审视着橱窗里的陈旧照片,无不感慨万千。

图为实践队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为同学们讲解革命历史 朱勋毕供图

结束了两天的参观研学,实践队员们一起交流了本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获与体会。队员们纷纷表示红色文化深入于心,学习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延安是一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圣地,在参观研学的同时,亲身感受历史红色文化,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血脉,增进的文化素养和修养,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文化建设。深刻感悟延安精神,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新篇章,用新旧时代碰撞出的思想火花点燃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追梦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集中实践结束总结交流短会 朱勋毕供图

概括而言,未来学习生活中,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不懈努力,提升综合素养,倡导延安精神。新时代青年应当挖掘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攻城略地,为华夏崛起而贡献心力,践行中国梦正如古人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代青年要保持咬紧牙关的毅力和恒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追求卓越,不断开拓创新。兼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至理,不忘初心,始终谦逊踏实地学习,永不满足。延安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珍视它,传承它,我们方能在浮躁的时代中找到信念的指引。正如孔子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以追求真理和廉洁奉公的精神为支撑,秉持着赤子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当代青年大学生要重视阅读,培养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思考能力,以启迪智慧,引领潮流。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超越自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弘扬延安精神,为现代化中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法+调研双向联动 泰州探索地方性法规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规宣讲零距离 民意调研解民忧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景区 法治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早茶博物馆里话“标准”——泰州创新“法韵茶香”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模式:历史保护法规宣传融入名城文化肌理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入村进景区 创新守护“千垛画卷”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车站:易拉宝+问卷推动条例“声”入人心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校园:情景剧+趣味问答助力水环境保护与防溺水教育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河工大学子返家乡:追寻红色足迹,纵观发展变迁
中国青年网郑州7月29日电(通讯员杨起超陈世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谨记习近…
家和万事兴敬老要先行
老人有时是需要我们陪伴的,多关心他们。老人对儿女了如指掌,把儿女的事都记在心上,但他们很少关心自己。,老人的一生为我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着。孝敬老人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义务,是我…
“张老大葡萄采摘园”带动落桥经济发展
泰州7月2日电(通讯员卢杨续妍薇)2023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知行合一”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市浦口区落桥社区进行调研,针对该社区所开展的“张老大葡萄采摘园”进行深入调研。团队综合运…
枣庄学院,E起触电社会实践
在整个实践活动期间,我们也将与当地政府和村民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探讨解决村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共同商讨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帮助,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三涧溪…
枣庄学院,E起触电三下乡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枣庄学院“E起触电,助推乡村振兴”电商服务实践调研团组织并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展开。这个小村庄位于章丘区山区深处,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传播真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关心、爱护这些儿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从关心孩子的成长入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并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7月2日–8日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在实践队员的家乡—黄山市祁门县开展了“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
湖北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共享中国梦
为响应国家号召,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赴各地进行支教和调研活动。2023年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材院椽承社会实践队赴鄂州市支教分队在鄂州市鄂城区西…
巢湖学院三下乡:齐心协力,为教育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大学生网报7月4日电(通讯员吴加南)为响应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响应国家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为未来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用行动践行大学生奉献精神,2023年7月4日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赴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向阳社…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点燃知识的火把
炎炎夏日,为了充实暑期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组织一支志愿者支教队伍深入乡村学校,将丰富的课堂形式和创新的课外活动带到农村孩子们身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