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学子三下乡——对话非遗传承人,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
中国青年网潍坊8月4日电(通讯员 方晶晶 李翔)为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探寻非遗新时代保护路径,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解码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暑期调研实践团于7月9日到7月11日前往山东开展调研活动,在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主动联系四名非遗传承人,针对剪纸、风筝、木版年画三类非遗项目与传承人交流探索,寻找一条传统技艺类非遗发展的创新型路径,以青年作为,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
遂心应手舞玉剪,别出心裁出红楮
7月9日,团队前往烟台所城里古街剪纸馆进行调研并拜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团队成员以探讨烟台剪纸发展路径为主要内容,既尝试体验了剪纸的技艺创作,也采访挖掘了烟台非遗文化内涵,并与一同前来参观学习的国际留学生就此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剪纸的发展方面,梁巧艳着重强调内容的创新:“剪纸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民间的艺术符号,所以它需要传承人将其精神内核和市场很好的一个融合,才能创作出符合于现代人审美,能够走向市场,可以产业化的一个发展之路。”机械可以取代工艺,取代人力,但是取代不了创意,而内容中蕴含的精神意象才是剪纸技艺的核心,剪纸的内容随时代创新,剪纸的生命力就会源源不断。剪纸的传承根本还在于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未来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还是需要你们青年人。”当代大学生应学习非遗中传递的精神力量,与时代同行,用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为非遗发声,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传承者,尽己所能,承其精神,实现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绚丽之花。
梁燕年年画板上,祈愿代代传至今
7月10日,团队前往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和兴永年画店进行调研并拜访了木版年画省级传承人杨乃东,意在探索木版年画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承机制与创新发展路径。在杨乃东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尝试了木版的雕刻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雕版工艺的理解。
在交流中,团队发现杨乃东一直致力于制作符合时代题材的年画,一如他父亲所传承下来的理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年画,虽然杨家埠木版年画只是张薄纸,但是它记录了每个时代的发展状况。”杨乃东画意随时随俗,与时俱进,于2023年初,积极与米哈游公司展开合作,为时下大火的《原神》游戏素材创作了木板年画版本的《五夜叉》形象。这不仅是题材上的创新,更是技艺上的挑战。传承一直是杨乃东念念不忘的事。
如今,对于部分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杨乃东也十分热情,倾囊相授,“学生想真心做,所以我就真心地教。”他的儿媳杨静在习得手艺后还走进学校开设“非遗课堂”,向学生讲解木版年画制作。“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杨家埠木版年画,我感觉非常欣慰”杨乃东感叹道。
何处风筝吹断线,拂来落在杏花枝7月11日,团队前往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张家村拜访了风筝国家级传承人张效东,意在调研风筝的传承和保护状况,以探索其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张效东先生简单介绍了自己与风筝的不解之缘,并展示了如何对风筝骨架进行弯曲,“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来,我们就不能让他断掉。”非遗作为千百年中国文化的历史文脉,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每一个人都有传承的义务。团队成员在参观访谈后加深了对风筝的认识,体会到古人创作风筝的智慧。
在张效东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前往杨家埠天成风筝厂拜访其弟子王永训。“飞鸢传递真情,天成放飞梦想。”王永训致力于打造纯手工精品风筝,希望让传统手工风筝重新走入市场。谈到风筝走向世界的原因,王永训表示,风筝重入寻常百姓家的秘诀在创新。“老一辈的东西,我们要学他们的技艺,但是要创造自己的作品。”非遗要想在新时代的破圈,创新必不可少。“非遗还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王永训还呼吁青年关注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
薪火相承续使命,守正创新立新章。非遗传承之路,有传承人提灯前行,摸索新时代下非遗前行方向,更需广大青年赓续接力,踏向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3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