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头人甚能兴,正月初三划龙灯”。格橱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作为中国的非遗项目之一,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近期,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译山田”来到这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进行“学思想、当先锋、促践行”、服务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实践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格橱龙进行了调查研究。
温州市山福镇在乡村旅游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镇上仍保留有许多古建筑群和文化遗址,如岳坟、东岳庙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温州山福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此外,温州山福镇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习俗,如农耕文化、民间艺术等,还在当地“瓯智侨”特地开辟了一块区域来展示格橱龙,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秉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译山田”实践队对山福镇的传统非遗“格橱龙”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据采访,同学们了解到格橱龙的舞蹈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它融合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历史传说、民俗风情等元素,反映了温州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舞者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龙头、龙尾、龙身等不同的道具,灵活地展现出龙的形态和动态,富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格橱龙的舞蹈是当地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都会有格橱龙的表演。这不仅能够激发当地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也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在调研期间,实践队还特地邀请了如今的格橱龙技艺传承人程海勇先生。程海勇细致的向我们介绍了格橱龙的制作工艺。首先,需要设计出龙的整体形态和样式,包括龙头、龙尾和龙身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并确定选材。龙头和龙尾通常由木头、泥塑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这需要精细的雕刻技巧,以及对龙形象的深入理解和艺术创造力。龙身的制作则需要缝制龙鳞。这些龙鳞通常由丝绸、绸缎等柔软且色彩艳丽的材料制成。需要将这些材料剪裁成龙鳞形状,然后缝制在一起,制成龙身。之后是将制作好的龙头、龙尾和龙身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格橱龙。这个过程需要确保各个部件的连接处稳固,以便在舞蹈中不会发生故障。最后,对格橱龙进行精细的装饰,包括绘画、镶嵌、悬挂等,以增加其视觉效果和艺术性。
格橱龙作为温州市鹿城山福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其传承和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项独特的文化遗产。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译山田”实践队在此次调研基础上,还将继续进行对格橱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扬与传播,保护驿头文化,传承温州文化,发扬中国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5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