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非遗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为促进茂名化州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自发成立“小青禾”赴茂名探寻非遗化州橘红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下简称为“小青禾”),深入茂名当地,将目光投向化州橘红非遗文化,于7月13日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向广大人民介绍化州橘红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通过实地调研、宣传化州橘红非遗文化,为当地注入新的活力,助力茂名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7月13日上午,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小青禾”赴茂名探寻非遗化州橘红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化州市杨梅镇坡咀村进行实地调研,非遗传承人柯东杏女士对“小青禾”实践团成员的到来展示了非常大的热情。在柯姨的带领下,“小青禾”成员走进化州橘红的果园进行参观,并亲身体验了橘红的采摘及制作过程,了解了其历史渊源,并与当地的传统工艺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身穿传统的工作服,手持刀具和器具,娴熟地采摘树上的橘红,他们会仔细观察橘子的外观、大小和成熟度,因为只有最优质的化州橘才能成为橘红的原材料;随后,柯姨为了方便“小青禾”成员了解制作过程,亲身示范,只见她用锋利的刀具轻轻切开橘红,并细心削去果肉,将果皮放入篮中;期间,柯姨也会耐心向成员们解释化橘红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让成员们更深入地了解化橘红的文化内涵。不仅如此,“小青禾”成员们也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柯姨他们从采摘到杀青再到切片,都手把手教成员们,而这对于“小青禾”成员来说,是一个与传统非遗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同样,也是一个让他们深入体验非遗文化魅力的机遇。
图为非遗传承人柯东杏女士展示“切片”过程 通讯员 邓昕 摄
下午时分,“小青禾”成员来到家达埇的玉兰橘红园,热情好客的当地老伯伯为成员们摘来了茂名出名的龙眼,并让成员们带点橘红回去方便后续拍摄,制片组成员操控着无人机,航拍着位于化州的橘红之乡。在这个炎热的夏日,橘红树林蓬勃生长,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绿色画卷。无人机高高飞翔,俯瞰而下,一片片翠绿的树冠如同连绵的山峦,宛如一片绿海延绵至远方。阳光洒向树林,给予每一片树叶温暖的拥抱。在阳光的映照下,这些化州橘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宛如一颗颗明星。通过此次航拍,“小青禾”成员不仅看到了化州橘红之乡的壮丽景象,而且还体验到了这里丰富的非遗文化。化橘红不仅是一种特产,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化橘红文化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感受到丰收和传统的力量。
图为无人机俯拍橘红树林 通讯员 陈智楷 摄
紧跟着非遗传承人的步伐,”小青禾”成员来到了橘红制作工坊,当成员们踏入工坊那刻,不见其身便闻其香,一股令人愉悦的橘红香气迎面而来。这个位于乡间的工坊,是非遗文化的宝库,将带领成员们走进化橘红制作的神奇世界。一进入工坊,“小青禾”成员们便看到一群技艺精湛的橘红制作师傅正在忙碌着,他们手持刀具,娴熟地切削果肉,对每颗化州柚都充满敬畏之情,小心翼翼只为保留下最完美的橘红果皮。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有力,每一次的制作工程都展现出他们的匠心独运。当成员们靠近工作台时,就会发现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橘红的香气,这是因为制作师傅们正在进行橘红果肉的脱水和烘干过程。他们将制作好的橘红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让它们自然干燥,成为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橘红制品。这些橘红制品不仅 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还代表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参观橘红制作工坊,不仅可以亲眼目睹橘红制作的全过程,还能感受到传承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橘红制作工坊的工人在制作橘红 通讯员 张杰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