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距离第19届杭州亚运会还有不到60天时间,非遗传承作为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与亚运会这一国际盛会相互交融,不仅为赛事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更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暑假实践团队返乡实践小组来到东阳体验传统书画装裱技艺与东阳西宅米塑,弘扬文化自信。
一、东阳西宅米塑实践之旅
7月25日上午九点,实践小组来到西宅小学,在晨曦中队的带领下认识了非遗——东阳西宅米塑。据《东阳市文化志》记载,米塑俗称“摆茶”,是用糯米、绿豆、赤豆、长芒麦、芝麻等五谷杂粮制成的特殊工艺品。西宅米塑历史悠久,最早始于明朝,并世代沿袭。因西宅与永康胡公同属一脉,每逢农历八月十三前后,为纪念胡公,当地流传“摆茶”祭祀的习俗。一是祭拜族姓的祖先“胡公大帝”;二是百姓庆贺丰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实践小组体验了东阳西宅米塑的制作过程。制作材料为精选研磨、取精舍疵的五鼓藏粮,将颗颗米粒粘在预先用铁丝框好的图案中,在用胶水固定,制作成动物、水果、亭台楼阁等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了解,冬奥会期间,东阳的手艺人还曾制作冰墩墩、雪容融的米塑工艺品。可以看出非遗文化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与亚运会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本次实践,小组成员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是一次特殊且难忘的体验。
二、体验传统书画装裱技艺
7月28日上午十点,实践小组走访了在少年宫丹桂学堂举行的东阳市书画装裱技艺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非遗传承人徐晓红大师传授非遗技艺。
装裱书画,是我国具有民族传统的一门特殊艺术。从有文字记载看,我国裱画艺术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宋代,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今。书画装裱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授课之初,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书画装裱作品,并介绍了该项技艺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接着老师亲自示范书画装裱的步骤,并发放相应材料,让同学们实践体验书画装裱,老师深入其中,提供帮助。
书画装裱看似是一项普通且枯燥的工艺,实则对于书画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通过实践,我们真正感悟到这项工艺的博大精深。体会到非遗传承之重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1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