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学子三下乡:以充分准备为儿童科普公益课揭幕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学习雷锋、关爱生命、传递爱心、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价值理念,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科优势打造“青气球”、“科学舱”志愿服务品牌,志愿者将于暑假期间深入全国各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卫生科普宣讲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6月30日至7月1日,学院联合苏州市气象局、苏州市红十字会开展“博爱青春·守护童年”系列培训活动。
“青气球”气象科普培训
6月30日,苏州市气象局吴燕珠主任为“青气球”小讲师开展气象科普相关培训,本次培训会中,吴主任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气象局内各式各样的气象设备,并为团队成员介绍其工作原理及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了气象科普观测站、预报预警中心以及维持气象站服务的核心设备。气象科普观测站可自动观测和存储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气象要素数据;预报预警中心作为气象台的核心,能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开展科学研究等;卫星云图、天气雷达、超级计算机等设备是气象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气象局可以准确、实时地向外界传递气象信息。志愿者们在学习气象知识的同时感受了到中国气象领域的科技硬实力,后续小讲师们将躬身实践,为中小学生科普气象知识,带领青少年感受科技生活的魅力。
“科学舱”编程技能培训
7月1日上午,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协会指导老师孙承峰为团队成员开展编程技能培训工作。孙老师选择了一款适合青少年学习的、便于青少年理解的编程软件——“Makeblock”,并为团队成员详细地讲解了这款编程软件的基础使用方法,如图形的绘制、图形的移动、程序的链接等。在培训过程中,团队成员自己编写简单的小程序,不断调试纠正错误直致程序可以正常运行。孙老师还向团队成员展示了“Makeblock”中开发者已经制作好的功能,团队成员可以基于这些功能不断扩展和优化自己开发的程序,让程序界面更美观、功能更丰富、互动性更高。通过编程软件,将复杂的代码以小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旨在提高后续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便于小朋友理解,寓教于乐,以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对编程的兴趣。
卫生急救知识培训
7月1日下午,苏州市红十字会倪淑娟老师为团队成员开展常见急救技术的培训学习工作。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倪老师讲解了突发病症的诱发原因以及患病的特征,通过特征来正确分辨出病人的突发病症类别,把握黄金抢救时间。在实践环节,倪老师重点展示了心肺复苏基本步骤、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呼吸道梗阻急救方法、止血包扎救护方法,并组织情景演绎,团队成员按照正确的救治流程模拟演练抢救患者,在情景演绎后,倪老师指出团队成员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救人的流程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的行为等,让团队成员切实掌握这些基本救治方法。除此之外,实践过程还包括练习用三角巾、绷带等止血包扎的技巧。通过此次培训,团队成员不仅能学习实用的救援技能,而且在关键时候能够救助他人,延续生命的希望。
“科学舱”积木拼搭技能培训
7月1日晚,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代慧玲同学开展积木拼搭实践技能培训,并分享与小朋友友善相处、提升小朋友课堂积极性的经验。代慧玲带领团队成员根据风车课程完成零件拼搭的练习,引导团队成员思考在面对小朋友时,如何将风车中蕴含的原理向小朋友传达清楚,以保证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她提出,与小朋友一起拼搭积木的过程是一个跨越年龄段的交流,志愿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能寓教于乐,让小朋友在感受拼搭积木乐趣的同时,引导小朋友在科普课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探究规律,勇于创造。
四项培训工作的顺利举行拉开了“博爱青春·守护童年”系列活动的序幕,为后期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青春的力量就在于不畏不惧、勇往直前的勇气,在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在最需要的地方挺立潮头,通过“博爱青春”项目,引领青年学子在时代的洪流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重量,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关爱儿童成长,守护美好童年。
图为苏州市气象局老师为团队成员培训气象相关知识。通讯员郝珂 供图
图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协会指导老师孙承峰为团队成员培训编程技能。通讯员薛童 供图
图为卫生急救知识培训后团队成员与红十字会培训老师的合影。通讯员薛童 供图
图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代慧玲同学为团队成员培训积木拼搭技能。通讯员董子琳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1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