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转花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探寻古耿文化小队”暑期设实践调研团于7月26到山西河津僧楼镇李家堡,同花灯传承人李怀俊爷爷进行访谈。
山西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的转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唐玄宗元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在2013年被评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转花灯集剪纸、灯光、舞蹈、美术于一体,是一种民间社火表演形式,多在元宵节前后夜晚活动。
花灯起初是人们适应和改善生存环境所制作的一种夜间照明工具。当时全国的绿化条件较差,地理环境导致当地夜间经常刮风,并且风很大。夜间出行的人们用灯笼照明时,大风常常会吹灭灯笼,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当时的人们根据风大的这一特点制作了灯随风动的灯笼,由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俗特色转花灯。
转花灯作为河津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具有时代性,与时俱进。随着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转花灯也在不断的发展。花灯起初只有单转或双转,后逐渐发展到几个、十几个、几十个花灯同时在一个灯架上转动,在选用更好,更美观的新材料制作花灯的同时,更改花灯的外观,从原来的黑白相间变为红白甚至更多样。
转花灯的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坚守。李家铺的艺人一代代传承,千百年来,李家堡的转花灯经久不衰。前有李凤鸣、李峨年、徐臣娃等前辈,现有卫马驹、李怀俊、张发明等继承人,后继有卫效平、史高廷等新秀,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这门民间艺术,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李怀俊爷爷和我们分享了他与转花灯之间的故事。爷爷说转花灯通过李家铺的艺人一代代传承,他8岁开始接触转花灯,每当爸爸和叔叔制作花灯时,他就坐在旁边看,在亲手制作出一个单灯后,发现自己真正爱上了转花灯,一年接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转花灯的了解越来越多,制作花灯的水平也越来越熟练。
1997香港回归时李怀俊爷爷受邀制造了花灯,爷爷说:“我希望咱们转花灯这门传统技艺走出去,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香港回归时使用我的花灯进行表演,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对我制作的花灯的认同,更是对转花灯这门传统文化的认同。转花灯在香港表演,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来说都是一种宣传,所以我对转花灯这门技艺走出国门有很大信心和决心。”
为了传承转花灯这门技艺,李怀俊爷爷花费10多年时间出版了关于转花灯的书籍,把自己对于转花灯的感悟和经验都毫无保留的写进书里。在他看来,这也不失为一种传承。并且李怀俊爷爷还开设了转花灯的培训班,免费教导孩子们学习花灯,希望转花灯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为李怀俊爷爷向实践团成员分享自己与转花灯的故事
图为李怀俊爷爷出版的转花灯书籍
图为实践团成员看转花灯书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李怀俊爷爷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2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