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学子三下乡:转花灯的故事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魏璇

为进一步了解转花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探寻古耿文化小队”暑期设实践调研团于7月26到山西河津僧楼镇李家堡,同花灯传承人李怀俊爷爷进行访谈。

山西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的转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唐玄宗元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在2013年被评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转花灯集剪纸、灯光、舞蹈、美术于一体,是一种民间社火表演形式,多在元宵节前后夜晚活动。

花灯起初是人们适应和改善生存环境所制作的一种夜间照明工具。当时全国的绿化条件较差,地理环境导致当地夜间经常刮风,并且风很大。夜间出行的人们用灯笼照明时,大风常常会吹灭灯笼,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当时的人们根据风大的这一特点制作了灯随风动的灯笼,由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俗特色转花灯。

转花灯作为河津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具有时代性,与时俱进。随着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转花灯也在不断的发展。花灯起初只有单转或双转,后逐渐发展到几个、十几个、几十个花灯同时在一个灯架上转动,在选用更好,更美观的新材料制作花灯的同时,更改花灯的外观,从原来的黑白相间变为红白甚至更多样。

转花灯的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坚守。李家铺的艺人一代代传承,千百年来,李家堡的转花灯经久不衰。前有李凤鸣、李峨年、徐臣娃等前辈,现有卫马驹、李怀俊、张发明等继承人,后继有卫效平、史高廷等新秀,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这门民间艺术,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李怀俊爷爷和我们分享了他与转花灯之间的故事。爷爷说转花灯通过李家铺的艺人一代代传承,他8岁开始接触转花灯,每当爸爸和叔叔制作花灯时,他就坐在旁边看,在亲手制作出一个单灯后,发现自己真正爱上了转花灯,一年接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转花灯的了解越来越多,制作花灯的水平也越来越熟练。

1997香港回归时李怀俊爷爷受邀制造了花灯,爷爷说:“我希望咱们转花灯这门传统技艺走出去,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香港回归时使用我的花灯进行表演,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对我制作的花灯的认同,更是对转花灯这门传统文化的认同。转花灯在香港表演,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来说都是一种宣传,所以我对转花灯这门技艺走出国门有很大信心和决心。”

为了传承转花灯这门技艺,李怀俊爷爷花费10多年时间出版了关于转花灯的书籍,把自己对于转花灯的感悟和经验都毫无保留的写进书里。在他看来,这也不失为一种传承。并且李怀俊爷爷还开设了转花灯的培训班,免费教导孩子们学习花灯,希望转花灯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为李怀俊爷爷向实践团成员分享自己与转花灯的故事

图为李怀俊爷爷出版的转花灯书籍

图为实践团成员看转花灯书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李怀俊爷爷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2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些精神,红心筑梦寒假社会实践团深入社区、乡村等地进行宣讲……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23暑假线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白日莫空过,青
七月的夏日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是三下乡带给我的记忆却很长,如高山大川,连绵不绝。今日是三下乡顺利进行的第四天,我今天接到的任务是写一篇校史课的推文文案。由于以前从未写过类似的文案,所…
重庆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助马武(二)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智慧‘融’发展,青春‘柱’梦行”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3年7月赴重庆市石柱县马武镇调研,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湖北学子三下乡:便民服务进乡村,惠民实事暖人心
自从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以来,很多乡村早已悄然改头换面,村干部坚定贯彻党的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村内事务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理,兢兢业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美丽乡村诞生在我们眼前。为进…
支教岁月,我们向阳生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2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在参与线上支教并与小朋友们互动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和成长。首先,线上支教让我深刻体会到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阶段。通…
支教青春,向阳生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2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在参与线上支教并与小朋友们互动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和成长。首先,线上支教让我深刻体会到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阶段。通…
山大学子三下乡 | 时青社枣有安排支教队:细品璀璨文化,徜徉知识之海
近日,“枣有安排,庄点未来”的队员们迎来了枣庄支教之旅的新一天。孩子们非常积极,早早地就已经入座,等待着一天课程的开始。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在秦楚然的带领下从“汉字的发展历程”开始学习,了解了现代…
当老龄化遇见数字化
当老龄化遇见数字化——如何让我们的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根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1小时,平均一天登录5次App,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
湖北学子三下乡:助残力量青春行,一腔热血献助残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李强)近年来,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关爱,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愈加浓厚,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助残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2023年6月27日上午8点,…
人科学子三下乡:““艺”心携手,奋进征程
7月17日晚八点半,与新疆科技学院合在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举办“同心同德,共享繁荣”文艺汇演,活动中孩子们换上了最漂亮的纱裙,父母祖辈在台下微笑着,志愿者们开始有序地引领——盛会的笑语和完满的落幕…
匠心推动南京成熟“蝶变”,领略南京江宁生态之美
7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的队员利用这个暑假,走进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社区和古泉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充分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实践队员对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