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振兴、生态振兴,还包括文化振兴。而文化振兴离不开,美育。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乡村小学公益书院赴孝感汉川市刘洲小学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三下乡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美育课堂,鼓励孩子们发现美,感知美,让美的追求在乡村田野落叶生根。
扎染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特色手工艺文化的代表,其丰富了当代的文化市场,增强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7月11日,志愿者王喆琪为小朋友带来了一节扎染课,志愿者在备课阶段提前准备好扎染课程所需要的材料包,提前将颜料调好,课上,志愿者王喆琪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扎染的历史文化,让小朋友们对扎染这个传统的手工艺术有了基本的了解。志愿者老师分发提前准备好的白色的布料、彩色的染料和各种不同的扎染工具。在志愿者老师和助教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在白色的布料上进行自由创作,将自己的创意倾洒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一节独特的扎染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小朋友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看到艺术隐含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图为扎染课上,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积累、享用的民间美术形式,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形式多样。7月8日,志愿者柳薇炜首先用一段剪纸的制作视频引入介绍剪纸,向小朋友介绍了剪纸的历史发展历程与艺术变迁,让同学们对剪纸有着基本的了解,激发小朋友们对剪纸的兴趣;后再通过生活中常有的剪纸,让每一个同学都开始自己尝试制作自己的剪纸。志愿者老师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张同样的红色宣纸,这样同样的红色宣纸,却在让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手里产生出不同的艺术作品,每一个都是那么独特。他们专注地剪着自己的宣纸,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通过学习剪纸,孩子们得到了美的熏陶,促进了美感的形成,提高了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素质和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剪纸艺术的魅力,让中国传统的民旅文化世代相传,剪纸艺术将创造美好的生活。
图为折纸课上,小朋友展示自己部分折纸作品。
灯笼是我国农业时代的产物,源于西汉。 到了唐代,官民都很重视灯节,民间有张灯结彩、观灯出游的习俗。其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吉瑞祥和的象征。7月13日,志愿者周艳雪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探索灯笼的课程,将灯笼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物件带入小朋友们的课堂。志愿者老师首先通过一个游戏互动引出本次课堂的,后志愿者老师再向同学们讲解了灯笼的历史发展过程,详细讲解灯笼其所蕴含的含义之后,开始分发彩色卡纸教小朋友们制作一个简易的灯笼。在志愿者老师一步一步的指导与帮助下,每个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所制作的灯笼,他们将自己的灯笼作品自信的展示出来。这堂有关灯笼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对灯笼这样的传统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更让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图为灯笼课上,小朋友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灯笼作品。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乡村小学公益书院希望通过三下乡的课程让社会对美育越来越多重视,将 “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