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于鸢都潍坊的五人组:华中农业大学潍坊考察团,第一日前往世界风筝广场,参观了著名的风筝博物馆。大家都知道潍坊的风筝出名,还知道当地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我们针对这个问题,随后在市区内向市民发放关于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问卷。
首先,我们选择了非常绿色的出行路线,由乘坐燃气大巴到骑行市区内的自行车,虽然不轻松但却是十分便捷的。潍坊的马路修建的十分合理,自行车道宽阔,红绿灯指示明确,无论行人、电动车、机动车都超级有序。经过半个小时的骑行我们到达了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博物馆内布满了制作精美的风筝,一进门就是一个龙抬头。几个展厅分别展览了风筝的起源、发展及对现代科技的影响、潍坊风筝的特色和其他名风筝的种类,还包括国外的风筝哦,最后还展示了各类风筝大赛和我们收入囊中的奖项。
潍坊风筝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尤其从明代开始,风筝就已经是寻常家里都会有的物件。它制作巧妙,成本可低又可高,简单的风筝可以给孩子玩耍,精美的风筝可以作为家里的摆件。种类包括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立体风筝等等。
像我们都知道沙燕是北京风筝的代表,那么潍坊风筝的代表是什么呢?那可是从广泛的题材、造型、骨架中脱颖而出的了,比较出名的当属龙头蜈蚣。潍坊的风筝,长儿、串儿的种类很多,制作时细节就需要主要,放飞更需要技术了。
潍坊风筝的独特之处来自“扎、糊、绘、放”四步完美的操作。扎骨架的材料与手法,糊纸的用料与步骤,绘画的颜料与精细,放飞的工具与操作。每一步都需要细心与锻炼。行家的才能就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展览的风筝大家的作品真的细腻又讲究,风筝从小到指甲的几厘米的小燕子到大至几十米眼镜蛇,从八仙过海到一百单八将梁山好汉,各种体型各种风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展馆里还有全息投影呢!形象的展现了古代热闹的潍县与风筝。真的是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大饱”了眼福!
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雨阻断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于是我们进行了战略性转移,前往当地的店铺,请路人填写问卷,匆匆忙忙奔来奔去,终于完成了预定份数。
最后骑车返回住宿点,看了下手机就这样走了两万步,对得起我们今日的收获啦。晚上统计问卷后,发现本地人对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关于风筝节的比赛、杨家埠的年画等等,但是具体的形式,遗产日的日期还是不知晓的,也希望有更多的平台去宣传相关知识。
之后我们也将走进杨家埠,深入了解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程,并与杨家埠80后手艺人进行交流,听听他对非遗传承的理解与建议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