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
平等地沟通,以心换心。
良好地沟通是建立在双方都感觉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如果以不对等的身份对话,认为自己是老师就什么都对,学生是孩子就得听我的,这样的沟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后期学生也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就以不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我想学生一定也不喜欢这样,这样的沟通也不是长久和有效的。教师真诚地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学生互相敞亮交流,以心交心,以情换情,从而构成一个平等的对话教学,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是种很好的教育理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课本”,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读我们,在生活中也在读我们,读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态度、我们的精神,教育无处不在。这是《走进学生的心灵》里的观点,我觉得值得我们还好去钻研,去学习。
其中一个男生,他已辍学工作,一到他得空他一定会来学校看我,并且一定会准备非常美味水果零食,我也多次劝说他自己省钱或者买给父母,其实他早已将赚的钱做好安排,比如每个月存钱给父亲买手机,每个月回来给家里带特产美食,直到现在也如此。他在学校中展现的是他在学习中不那么优秀的一面,可是我并没有放弃他。毕业后仍旧与我保持联系,非常感谢我在初三对他的关心,并且决定再次捡起书本多学点知识。
我也明白,我们不可能改变所有学生,只求,以心换心,如果有以为学生能受我的影响,在将来的日子也能受益,这就是我当老师最大的慰藉了吧。这个故事我觉得就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8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