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的,是清晨的光透过透明车窗照在脸上的斑斑点点;是通向村庄的路上扰动大巴车平衡的石子,是晃动在脑海中透明的活动策划,是分散在各处又突然聚集的有机组合。三下乡期间,很多次的,都开始在这样摇摇晃晃的上午,行程中,目的、过程、结果、感悟都是深刻的,问起来,总答得上三言两语,又好像是模糊的,像蒙上一层欧根纱一般,在记忆里,亮闪闪的,像被六点的闹钟吵醒的梦。
想做的事太多,能力却是有限的。开展实践活动的五天里,总是追着太阳出发,考虑到夜间行驶的不安全性,约莫七点便回到住所,加上高温天气,适合我们开展活动的时间并不多,大多数时候,在阳光下晒到汗流浃背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理论要同实践结合一样,来时的策划以及工作分配在现场需要根据实践对象以及天气因素等原因进行修改,在一开始,还真有点猝不及防。
第一个活动是义诊,由于邀请的卫生院的时间因素,这个本该在实践中期的活动提到了最开始。考虑到高温天气,义诊是在上午,但在这炎热的夏季里,上午的太阳也已足够使人感到不适,故活动在村委会一楼以及一楼的空地前一块荫蔽处开展,场地较为狭小。义诊分为几个模块,这在医院里便捷的流程,因狭小的场地而显得十分局促,加上前来参与活动的几乎都是年迈的老人,这就需要实践队不断行走在这狭小的区域里帮助老人做完完整的检查。包括我在内,部分队员不了解莆田话,沟通工作多是由家在本地的队员负责,其余人负责指向,靠着肢体动作以及眼神,好像建立起某种心领神会的沟通,这项工作逐渐变得简单。
后来人慢慢的少了,我站在一位老奶奶的身边休息。她正在等待心电图的结果,和旁边一样等待的奶奶聊着天。突然她对我说:“谢谢大家。”声音不大,也有因为老去而产生的不太连贯的断点,我却听得特别清晰。那是我一个早上第一句听懂的来自老人家的话。我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你们一直健康。”我不清楚奶奶能不能听懂,但直到听到那句话,我才感到我切切实实地踩在那儿的土地上,我切切实实地到过那个地方。后来有一位老人做完检查,我扶着她下楼梯离开,她正好碰上熟人,便指着我们一行人说:“大好人,谢谢他们。”此行的意义好像就是这样了。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可以信任的人,好像明明昨天还在召集伙伴扮演一些老师给学生讲课的游戏。
之后我们去到黄龙村拍摄宣传视频。爬茶山,走两旁长满狗尾巴草的小路,找当地的特色农产,沿着梯田的水流找水源,听溪水流过石头的声音。与其说我们是因为活动而去靠近自然,我更愿意说是实践的机会让我们了解自然、记录自然、分享自然,每个举起相机的瞬间都是和自然静静地坐在一块的每刻,宣传视频的制作,就是为了让这样的心声传得更远。以新媒体的优势促进乡村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后来我们去到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学习经验,这一行,很感慨乡村振兴实现的成果。与黄龙村不同,去到的东大村道路已做过专门的设计,村子有了自己的吉祥物,也发展起了自身的特色产业,并利用新媒体辅以宣传。
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在此次的实践活动中,锻炼的能力、得到的经验不会结束。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共同的、持久的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8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