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两个结合的理论维度,强调“简单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两创”方针,了解乡村中传统文化“两创”的情况,曲阜师范大学“逐梦乡野,双创未来”实践队于7月19日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开展实地调研,我作为实践队的一员也参与了此次调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调研开始,我们首先来到潍坊市青州市的龙泉河村,对村民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村落中有关文化的宣传栏和宣传标语,以及各种法治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这体现了当地对文化宣传的重视和国家对于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围绕对传统文化两创的看法及发展前景作出采访,多数受访者表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根基,在日后的文化发展中,应不断开放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更有受访者为传统文化的双创提出可行性建议,表示应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尤其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鼓励青少年多多从事文化事业,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对一些传统古村落进行调研时,我们无不被古村落的魅力所折服, 尤其是那古色古香的检出气息扑面而来时,我们都发出赞叹。但,建筑虽好,不保护也难免被破坏,我们采访了古村落的村民和村长,他们都指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古村落缺乏新鲜血液,年轻人外出打工或是去外面上学,很少回来,导致古村落人口少,年轻人更少。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村文化的综合载体,承载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遗产和生态文化资源,蕴含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声共荣的生态关系,对于古村落,应坚持保护为先的理念,坚持保护与发展协同并进。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其优秀基因,对于推动文化强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内在规律、发展要求、外部环境等方面来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保持文化发展活力的根本、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是抵制外来文化入侵的关键。当前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还存在氛围不够浓厚、思想认识不高、方式相对落后、载体部分缺失、主体动力不足、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需要从营造良好氛围与环境、优化方式方法、打造平台载体、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综合施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文化发展和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让群众能够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切身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通讯员 王慧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9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