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相承:为中医非遗注入青春力量
随着国家对中医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中医药非遗数量少、传承困难等问题。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响应国家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号召,河北大学医脉相承小分队开展了“医脉相承——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的暑期实践活动。基于积累的中医知识、针灸、推拿等中医非遗项目,本次活动主要向社区内的居民进行中医非遗文化的宣讲和科普,同时为老年人进行义诊,最后走访中医非遗传承人以及参观中医博物馆。各小队成员在暑期深入社区进行宣讲,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并积极弘扬当地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图1:“医脉相承”小分队于居住地展开宣讲活动】
7 月 11 日至 7 月 28日,中医学院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各个分队的线下实践 活动已圆满完成。本次活动地点覆盖范围较广,包括保定市、廊坊市、 沧州市、邢台市、衡水市、石家庄市一共六个地区。本次活动激发了儿童、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对中医非遗文化的兴趣,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前期准备工作
基于前期调查,发现河北省中医药非遗数量多、特色明显。于是各个小分队对当地中医药非遗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并总结了河北省区域范围内中医药非遗资源状况,进一步分析河北省中医药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制作了调研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的总结以及调研询问,我们确定了当地中医非遗的基本情况以及社区居民对中医非遗文化的了解情况:从河北省群众对中医药非遗的普遍认知度来看,一方面,河北省群众对中医药相关疗法较为了解,对中医药自身价值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大众对中医药非遗的了解和接触不多,对于“中医药非遗”的范围和内容了解模糊,并且对家乡中医药非遗普遍缺乏了解。另外,不同城市对不同类型中医药非遗的认知度也有差异,由此可见,不同城市的中医药氛围与中医药的普及程度存在差异。最后,河北省群众对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持有一致的支持态度。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将河北省有关的中医非遗传承人、技艺、文化知识等做成宣传单为后续的宣讲做准备。
(二)科普宣讲与义诊
7月23日,邢台市小分队在大寨村进行了义诊活动,逐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测义诊,记录村民们的身体状况,并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村民给出相关建议,同时向中小学生介绍了中医药知识,用幽默有趣的方式与孩子们展开互动。随后发放中医药宣传单,进行中医药科普教育,利用宣传单向街道居民普及了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和药膳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保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国药膳。
【图2 团队成员为社区老人免费测血压】
【图3~4 团队成员为中小学生义诊以及演示预防近视的推拿手法】
【图5 团队成员为中小学生宣讲中医药文化知识】
【图6 团队成员在社区发放宣传单】
7月24日,廊坊市小分队其中一名成员在家庭里展开义诊活动,进行脉诊、宣讲,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做中医药非遗科普,让他们了解到中医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鼓励并带领他们体验正确的针灸方法、了解针灸穴位:如风池穴缓解头痛、大椎穴能够帮助退烧缓解感冒症状、少商穴和鱼际穴可以缓解咽痛。另一名成员在迎宾公园、社区等地中开展中医药非遗宣讲活动,内容包括中医药传统制剂方法、养生、针灸、药膳、推拿等,还介绍了河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非遗文化与地区,鼓励他们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图7~8 团队成员为儿童讲解针灸穴位】
【图11 团队成员为社区儿童宣讲】
7月24号,保定小分队和沧州小分队成员同时走入社区进行宣讲。其中一名成员在小朋友中开展中医趣味知识问答,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小朋友们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宣讲海报中的内容。接着通过社区走访,向放假在家的高中生、大学生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宣讲,使他们了解到家乡的中医非遗文化。另一名成员去小朋友家里,进行中医药非遗文化宣讲,并到幼儿园同幼师进行沟通向青少年普及中医药非遗文化知识,介绍了中医络病诊疗方法、腰痛宁组方及其药物炮制工艺、金牛眼药制作技艺、脏腑推拿疗法,让青少年了解中医文化的历史和功效,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药文化传承当中。
【图12 团队成员走进社区与学生宣讲中医非遗】
7月25日,石家庄小分队成员通过宣讲、座谈、针灸实践等方式在家庭里进行中医药知识以及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讲述。尤其对小臂腧穴功效进行针刺讲解,并针对膝盖酸痛行针膝五针治疗,然后进行火罐的定位、操作,及刺血拔罐的有关知识宣讲,对肩颈酸重进行火罐疗法。最后对石家庄市的中医非遗文化进行了宣讲。
【图11-12 团队成员为家庭成员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
7月25日秦皇岛小分队成员通过宣传,实地演讲等方式对当地居民进行中医药非遗的传播讲解,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则通过上门采访这一方式进行。实地观摩了他们研磨中药的过程,并且亲手研磨了茯苓,丹参等中药,并为他们介绍这些中药的用途。
【图13 团队成员体验研磨中药的过程】
(三)走访中医非遗传承人,参观中医非遗文化馆
7月24日 保定分队成员来到了安国市中药博物馆,参观了标本区与图文区,标本区展示了各种中医药材,动物如“百花蛇、刺猬、海马”等能够入药的标本,分别介绍了每一味药材的用处和食用方法。图文区从中药的起源开始到中药的炮制,以及中药从“神农尝百草”到改革开放后的创新;最后参观了了安国药膳和药酒。整个博物馆系统全面的总结中医药文化知识,又着重展示了安国作为药都的发展历程。
【图14 团队成员参观中药标本展区】
7月26日,石家庄分队其中一名成员来到了石家庄市中医院进行参观,学习中医药知识。团队成员在中医院的宣传栏处了解针灸、推拿等相关知识,并通过与专家沟通,解答疑惑。团队成员参观名专家工作室,现场观摩名专家问诊,观察医生把脉问诊、与病人沟通的方式。在中医院内,一名医生向我们介绍了拔罐、养生的相关知识,团队成员认真倾听,收获良多。同时另一位成员访谈了一位中医非遗传承人——不仅拥有丰富的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还在中医非遗传承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人的成长历程和她在中医非遗传承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图15 团队成员了解拔罐知识】
【图16 团队成员采访中医非遗传承人】
7月27日,沧州分队成员采访了冯氏正骨的传承人,对中医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冯氏正骨起源于肃宁白家村,开创于17世纪末,解放后由梁村医院的一个科室发展成为县级专科医院。从60年代初开始治疗陈旧性骨折,由于当时社会医疗条件差,好多患者受伤后畸形愈合留下残疾,采用冯氏折骨手法重新矫正成角错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运用祖传接骨药物配合手法舒筋等治疗方法,使已留残疾的患者重新痊愈,恢复原来的劳动力。
【图17 团队成员记录非遗传承人问诊过程】
7月28日秦皇岛分队成员前往抚宁区中医药非遗孙氏正骨进行实地访谈。通过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正骨是指恢复骨折肢体的原本位置,让折断的骨骼尽量以其原本的结构、形态和角度来进行生长愈合。观察了一些腰间盘突出,肩周炎的患者,他们通过孙大夫的正骨疗法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通过采访了解到这是孙志刚大夫祖传的治骨疗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能治好病的老中医,对于这次的中医非遗传承,他也表示会更多的用自己的医术造福百姓。
【图18孙氏正骨传承人在和病人交流】
(四)活动归纳与总结
在7月28号,本次线下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积极上传活动相片与活动心得,反馈实践问题。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宣讲家乡的中医非遗文化、知识,访谈中医非遗传承人,参观中医文化馆,深刻的认识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承弘扬中医非遗文化的紧迫性。
暑期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但中医非遗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仍在继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医非遗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医的接力人,“医脉相承”小分队将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推动中医非遗保持其活力和发展,为中医事业向好向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73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