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化属性不断增强。老年人不会使用科技的产物,老年数字鸿沟愈演愈烈。当老龄化遇见智能化,为了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更好融入智慧生活,化解尴尬境地。7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星梦小组社会实践队队员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巨野县永丰街道,进行以“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及日常用法。
实践活动开始前,星梦小组社会实践队成员预先针对社区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及看法进行了相关走访和调查。通过观察发现,许多老年人只会微信,拍照,由于对网络手机运用不太熟悉,他们的生活处于“掉队”状态。逛公园锻炼身体需要扫码进入、去银行办理业务需要人脸识别、去医院看病需要线上挂号和在线填写流行病调查问卷、想去公共图书馆需要提前线上预约……一系列需要智能终端的操作,让老年人有手足无措之感。队员们与老人们深入交谈,总结出以下原因。
一是不信任。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老年人与网的距离在拉大并且被逐步边缘化。导致部分老人对网络世界不信任,害怕影响到财务安全。
二是不会用。老年人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对智能设备与智能生活的适应过程比年轻人慢。
三是不适用。部分科技产品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场景和智能水平,操作复杂,导致老年人产生抵触情绪放弃学习和使用。手机生产商大多设置了系统字体的调节功能,但是很多常见的App却没有,系统字体变大了,软件字体没有变化,让老年人不适用。
实践队员们针对了解的这一情况,深入永丰街道实践,开展了智能手机知识普及活动,发放了生动形象的各大软件使用指南以及安全上网宣传图册供老年人学习。一部分队员,在村委会工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村里老人们经常活动的场所,进行使用指南和宣传图册的发放。在讲解过程中,实践队员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面向的对象是老年群体,一些老年人不识字,也不懂得拼音,尽管实践队员们设计的使用指南和宣传图册已经尽可能地转换成图画的形式,但仍不能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发挥此次实践活动的作用,星梦小组社会实践队决定成立专门的讲解小组,耐心为村里老人们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遇到的问题,为村里的老年人们扫清障碍,答疑解惑,让老人们心安。
通过此次活动,星梦小组社会实践队队员了解到,不会使用智能产品、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产品及服务模式、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是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中的通病。有些老年人虽然有智能手机等智能化产品,但对手机的使用也仅限于拨打电话,刷快手视频等简单操作,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操作如医院的网上挂号,公交车的扫码乘车,网上购物购票,微信支付等复杂的操作及新颖的软件时仍然存在“数字鸿沟”,无法真正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针对此情况,更好的解决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困境,星梦小组社会实践队提出建议:
1、年轻人对老年人应该多加理解,帮助老年人学习手机和计算机的应用。老年人由于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手机网络这些新鲜事物等他们上了年岁之后,这些新鲜事物不断涌现。让他们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特别是平时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他们对手机上网可能不太了解。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出行办事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去操作。如果老年人有需求,年轻人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计算机和手机的运用常识。
2、是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与人工服务要同行。不论是日常出行、医疗保健、观光旅游还是疫情防控,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在智能化、标准化服务占据主导的同时,仍然保留适量的人工服务通道,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提供相应服务。
3、是社会力量的数字培训要整合。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老年大学以及公益组织为老人使用智能设备提供操作指导与实际帮助,培养一批善于同老年人交流的志愿者,培养一批善于开展智能手机服务的辅导员。
4、是政府组织的数字帮扶要下沉。组织部门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关爱独居老人与空巢老人中的先锋带头作用,引导社区基层党员与孤寡老人结成数字帮扶小分队,鼓励银发族利用智能机学习一键救援、视频通话、扫码支付等基本功能操作。
互联网技术更深更广泛地嵌入日常生活是大势所趋,但公共服务更新换代不妨等待一下暂时跟不上节奏的老年人,防止“一刀切”,如可一段时间保留传统的渠道或提供其他替代性的办法,给予他们充足的选择和适应空间。对老年人的态度,体现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面对数字化浪潮给一些老年人群体留下充足的适应时间,或者是另一种可以弥补的渠道,这样才不至于让老年人群体彻底陷入“数字鸿沟”的困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73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