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苏州7月17日电(通讯员 黄欣雅)7月15日,泰州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苏州市探索“苏绣文化守望•非遗传承”调研团队来到了江苏省苏州市丝绸博物馆,探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苏绣,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承现状。这是团队来到苏州市的第一天,早晨7点,队员踏上前往丝绸博物馆的旅途。队员从下车的路口径直走入小巷子,我们便看见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外有形如纺机织线的金属镂空饰物,是现代与古韵完美结合的艺术建筑。
图为 苏州丝绸博物馆外观。
我们按照入馆流程进入馆内。首先,我们进入了古代厅,该展厅主要陈列有草鞋山遗址模型,春秋战国、两汉、唐代丝绸文物复制品,唐、辽、宋、元丝绸残片,唐、明、清时期的服饰等。我们每一位成员都在认真阅读文物注释,从中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而苏绣制作的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宋元时期基本技法及特点趋形成,明清以后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我们在观摩馆内文物的时候,可以轻易地发现苏绣作品也在逐渐变得精细。
图为 参观文物。
接着,我们进入了织染坊。织染坊展示宋锦小花楼织机和五彩漳缎大花楼织机。织染坊生产出来的绸缎、棉布及化纤等布是苏绣的底料。苏绣对底料的要求比较严格。其中尼龙绢薄如蝉翼,透明坚韧,弹性好、牢度强,不易折皱,是制作双面绣的最佳底料。我们看着不同年代的楼织机,在转角处看见馆内有老奶奶正在辛勤给我们展示如何织布。她专注于织布,不受外界影响。我们也在认真地观摩。
图为 馆内老奶奶织布。
然后,我们根据馆内的游览路线进入了贡织院。贡织院展厅外观以苏州织造署遗址为原型设计,主要体现清代官营织造的景象。陈列有亲王和职官的衮服蟒袍,文武官员的补子,封赏用的五彩诰封等。它与古代厅不同,贡织院更能直观的感受到苏绣随时间由最初的“粗糙”变得精美的过程。
图为 《梅花绶带图》。
最后,我们去了非遗厅。刚进入厅内,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苏绣作品《梅花绶带图》。在来博物馆之前,我们已经大体地解了苏绣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购买材料—制作底稿—刺绣针法—成品装裱。苏绣技艺主要体现在以各色丝线在丝织面料上的运针如笔,用多种针法刺绣出各式艺术神韵的图案。而苏绣按针法可以分为:乱针绣与平针绣两类。乱针绣,顾名思义是针刺很乱的一种绣法,其实这是一种似乱不乱的刺绣,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横斜线错综组合,交叉掺合而成,再经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为止。而平针绣相对乱针绣来讲,线条的排列比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较为平整,在绣制植物尤其是花类时较为常见。
“时装是彩色、工艺与想象的结合,如果缺失这一味,世界是单调的。”我们丝绸博物馆可以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看见古代丝绸及刺绣如此精美,我们不由得感叹道古人的智慧是如此博大精深。苏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文化发展、关乎民族未来。唯有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筑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基,利用科技手段,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渠道,推进文旅结合,是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新突破,如此方能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希望新一代年轻人能更多了解这项中国优秀文化,将其传承下去。接下来泰州学院的大学生记者团将去到文化馆、博物馆和工艺作坊进行深入了解,继续探索苏绣的历史文化和创新发展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79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