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国大运河之畔的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校“文化守望·非遗传承”暑期实践团队在全国多个省市展开实地考察,2023年7月11日,无锡分队的成员来到了中国泥人博物馆和无锡惠山泥人厂,通过参观体验,感受到了中华非遗之美。
博物馆主体上下三层,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整体建筑风格呈青瓦铺盖,斜面大屋顶形制,空中鸟瞰如同一个横写的U字,外观与极富古典建筑美学的古镇风貌融为一体,屋面采用蝴蝶瓦的铺设,体现了无锡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特点。而馆内有序厅、惠山泥人展厅、泥人张展厅、历代泥人展厅、幻影剧院、临展厅、大师工作室、库房等空间区域组成。
博物馆一楼主要是对惠山泥人的文字介绍。惠山泥人到底兴起于何时,目前尚无权威的说法。有人认为可追朔到宋朝,可就凭苏东坡的一句诗“惠泉山下土如濡”也难免牵强附会。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山,近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盆碗、泥人等货”。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惠山泥人最早的文献记载。
踏上二楼,精致的泥塑作品便映入眼帘了,工艺精细的泥人雕像足以以假乱真。馆内的泥塑人物惟妙惟肖,早年的生活场景使人身临其境,敦煌的彩塑撼人心魄,无锡的大阿福憨态可掬,三个和尚发人深省,每一件作品都让能人驻足观望许久。可即使是团队成员细细观察每一件展品许久时间,直到参观到最后一个展厅,也才仅仅有一位游客出现同游。作为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技艺,泥像形态逼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可惜少了前来观赏的人。正如如今我国非遗技艺正面临的困境,技艺本身精妙绝伦,可惜传承后继乏人。
不仅是传承人在努力紧随时代潮流,使惠山泥人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作为青年一代的泰院学子也将怀揣激情与使命,助力“惠山泥人”更好的走下去,为非遗的传承迎来新的时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81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