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山西古建的文化密码,保护中华文明的历史遗迹,深入研究“凤凰城”的古老建筑格局,体悟晋阳文脉的深厚文化底蕴,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游山西·读历史——踏古路,铸晋魂”调研队太原分队在张祥明老师和代凯莉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30日赴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展开调研实践。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留念
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
图为城墙俯瞰太原古县城全景图
7月30日,团队调查队员到达太原古县城开展实地调研。调查队员从古县城的东门观澜门进入,沿着东街和北街的方向进行重点考察。因古县城建在汾河之畔,由此向东可观望汾水由北向南波澜壮阔的景象,故称东门为观澜门,门楼上供奉着文昌帝君,寓意着期盼文化发达、科举考试人才辈出。沿着凤城东街行走,魁星楼映入眼帘。根据《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是古代供奉神魁星的圣地。接着,成员们抵达文庙,其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两侧为各院东西庑及乡贤祠,状元桥和泮池在棂星门后面。一般文庙的泮池多为圆形,而晋源文庙的却是元宝形状。队员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中还了解到孔子其实并未到达过山西地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他走到黄河边时听闻与自己思想相同的窦犨被杀,于是回车而返了。随后成员们经过了察院、钟鼓楼和太原县衙,到达了古县城的中心——市楼,它由黄绿琉璃瓦歇山顶和彩色琉璃瓦所构成。转而进入凤城北街,随即到达关帝庙。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中“关王庙,在县北街西”的记载,可知该庙起码建于明嘉靖年之前,中轴线上依次有照壁、戏台、膳厅、正殿、春秋楼、三代阁,整座庙宇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壮观。殿内木雕神龛中塑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凝神端坐的关帝像,廊中竖置关帝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仿制模型及两通石碑。向北门方向前进便可见到德化匾,北门内曰德化,外曰奉宣,城楼上供奉“伏魔大帝”关羽,坐镇北方之神位,保一城之平安。北门边上的井相传为凤凰的眼睛,展现了头北尾南、振翅高翔的凤凰形象。
图为太原县衙
图为鼓楼
图为棂星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太原古县城历史展览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通过查阅资料及实地调研,团队成员目睹了古县城凤凰归来,芳华依旧的雄伟风貌,进一步了解了太原古县城的古老建筑格局及历史沿革,加强了对晋阳历史文化的认识,同时还提升了实地考察能力和研学能力,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了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83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