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首届公费师范生吴慧敏的访谈记录
访谈时间:2023年7月21日
访谈方式:当面访谈
访谈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
访谈人:邱佳欣 黄庆
被访谈人:吴慧敏
被访谈人简介: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首届师范生、抚州市南城一中英语教师
访谈内容:
1.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
选择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有两个原因。客观原因是受到环境和家长的影响:当时环境总是传递着“教书育人”的观念,父母也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很理想,成为公费师范生后还能回到生源地工作,陪伴父母,也可以帮助家乡的孩子学习。最主要的就是主观原因了:小时候我就喜欢扮演老师这一角色,我认为成为一名老师并帮助他人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会让我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扮演游戏可能算是一种启蒙,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教师梦”的种子。
2.您从入职的懵懂状态到完全适应教师职业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呢?
在大四上半学年实习时,我所在的实习学校直接为我安排了教学任务:为当时高三年级的两个班级授课。然而这个原因导致我忙于上课和备课,忽视了实习时的主要任务——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并积累教学经验。因此目前我的授课方法是靠着自己摸索而形成的。但这样一来,由于缺少吸取其他优秀老师的丰富经验,我的授课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因此对于师范生,我的建议是尽量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程,吸取更多的经验,最后形成自己的授课方式。
3.您认为成为一名老师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上吧。要谈的话,就要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去谈了。正面的影响有很多,对我自身最大的影响就是——成为老师增强了我的正义感。班主任们需要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免在教育学生时误导学生。在我担任班主任的那几年中,因为经常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强化了这种思想。负面影响是,在生活中这种正义感会让我不分时地地想去纠正错误行为,一旦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就会不断地去强调,导致我的控制欲很强。
4.您认为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对您教育事业及教育理念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您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江西师范大学的校训是“静思笃行,持中秉正”。首先在师大学习的那段日子里。专业课老师教给我的专业课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是学校在教师教学方面的引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选修课的一个老师,他上课时会给我们介绍一些教育理念。一般是通过看影片的方式。他让我们去分析,并让我们在讲台上分享我们的想法。我觉得这门课程不是灌输式教育,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你到底想要成为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他这种启发式教育,很大程度影响了我现在的教学模式。我觉得在大学生活时和我刚入大学时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不仅仅在于学的专业知识、心理学课和教育学课,还在于我对教育的观念。还有公费生院的一些特色培养活动也影响了我,比如晨跑、国旗下的讲话,这些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还锻炼了我的口才和心理素质,让我不至于因胆怯或者身体原因而无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我认为它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5.您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未来我会转向做教研方面。我任教的学校教研氛围不浓,本校教师的教育经验没有内部的相互交流,也没有积极向外校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个人参加过一些培训,包括一些教育机构的培训和“与名师交流”的培训活动。通过这些培训,我感受到了教师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多学习、多沟通。这个沟通的过程并不在于扩充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在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知识方面的一个扩充。也就是醉翁之意不在授之以“鱼”——知识;而在于授之以“渔”——教学方法。
6.您认为衡量是否出色完成所在岗位职责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有两个层次:较浅显的标准是按成绩来衡量,但是也是较为客观的。较深层次的则是学生的反应,即他愿不愿意上你的课,他上课的时候在做什么。在我心目中,我认为后者才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我们关注学生的状态,如果他上课的时候死气沉沉,那这堂课一定不是合格的课;如果学生有沉思,有思考,有分享,那这就是一堂比较好的课。当然你所有的教学其实到最后都会转换成学生的成绩,如果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中反响比较好的话,我认为学生的成绩也一定不会差,因为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
7.在目前的教育生涯中您一定遇到了许多类型的学生,其中令您印象深刻的学生有哪些?您是如何教育他/她的呢?
担任班主任时,我教过一个文科的男孩子,这个男孩子见识很广,思维很活跃。他属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三观很正的学生,他很有自己的见解。但缺点也在于这,过于有自己的见解,在班级上课时会显得特立独行。比如在上课讲错题时,他认为自己学会了就会去做其他作业。我一直在尝试纠正他这种行为,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于是我试着去“因材施教”,根据他的学习状态和想法为他制定一套量身的学习方案;再到后来我也会为其他一些不适应目前学习进度的教学方法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这是我对“因材施教”最大的感触和体会。
回访首届公费师范生心得体会
借助这次“访首届公费师范生”活动,我们小组有幸采访到了首届公费师范生吴慧敏老师。通过这次访谈,我们了解到了首届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路径和成长轨迹,以及他们目前在岗时的工作状态。这次实践通过当面访谈的形式为在校公费师范生们解答了一些困惑。同时吴慧敏老师还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的专业化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以下是我们访谈后的心得体会。
一.学高为师,夯实基础,发展自身。
在这次访谈之后,我明白了知无涯,学也无涯。吴慧敏老师和我们说道:“很多教师在进入职业岗位时便以为自己就可以‘躺平摆烂’了,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这样一来很快就荒废了自己的教师技能。”这样的现象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也较常见,很多公费师范生不能抱着“求学到底”和“居安思危”的想法,认为自己是铁定的教师后备军,便松懈自己的学业和职业技能培养。然而现实需求却恰恰相反:首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学设备、教学技能以及知识库的更新都需要我们精力充沛地去投入学习,更新自我,不落后于时代潮流;其次,学习让我们看见其他教师、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优点,以此可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因此,学而不辍,朝夕不止。在大学四年期间,我们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怎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经师立于三尺之台为学生授课呢?同时,我们要好好利用公费生院为我们准备的特色培养活动,锻炼自己的胆量与口才,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为未来的教师工作做好身、心、脑的准备。而进入岗位之后,也不能放弃学习。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多学习身边y优秀教师的经验,也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向学生学习,并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吴慧敏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她平时的学习:她经常参与教师培训,同时会利用网络资源如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进行自我培训。我们相信,这类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所培育的学生,将会得到好的发展。
二.身正为范,涵养师德,培养情怀
“老师需要正确的三观和职业认同,要怀揣责任心。我们不能将教师只当成一份职业,更要当作一项事业。”吴慧敏老师这样说道。在教育事业中,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要涵养自身,以爱心托起爱心,以卓越引领卓越。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朱永新曾这样写道。在访谈后,我认为一名好老师,不能缺乏以下特征:
首先,好老师须具备正确的三观。学生还处在于三观构建之中,他们的耳濡目染会影响他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当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内时,老师的行为举止则对他们的三观构建起到重大影响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平时要坚持构建正确科学的三观,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好老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揆诸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因各种压力而产生心理疾病,许多老师因怕麻烦抱着“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只负责“教书”而忽视“育人”,从而忽略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学业问题。这种极不负责的态度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未来的不负责。当我们培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我们便会拥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
三.和学生在互相进步中共同成长,培养职业认同
作为一个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公费师范生,我们需要注重自身修养,与学生相互进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懂预习、会看书,让学生敢于上讲台分享解题思路,让课堂活跃起来。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让学生当小先生,直接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就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从更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职业认同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源泉,也是干好教师职业的重要前提。培养职业认同感,是我们在大学时期就需要注重的。成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然后再把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如此一来,我们才会实现“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的转变过程。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89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