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深呼吸,非遗零距离
中国青年网济南7月12日电(通讯员莫诗音)2021年8月12日,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不难看出,国家对于非遗保护的关注与支持。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2023年6月24日上午,承嬗济文实践团抵进行了线上会议中集体讨论从而制定出具体的实践计划,次日下午,实践团统一去日照博物馆进行调研,了解了现非遗所遇到的问题,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结果与团队成员共享,以便后续汇总分析。
为更好的了解目前非遗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对非遗保护的态度及看法,团队制作调研问卷,通过大范围的发放,积极推动线上调研活动。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承嬗济文实践队员分别在各自所在地进行了调研,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又召开了线上会议,共同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谋求更好的发展出路。
团队通过考察发现,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态度因人而异,以下是问卷中群众对非遗态度的总结:
1.重视保护:大部分群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认为它们代表了中国的独特文化和传统。因此,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非遗保护行动,希望能够传承和传播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2.弘扬传统:许多人认为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祖辈留传下来的智慧和技艺。他们希望通过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促进旅游业发展:非遗项目通常融入到旅游体验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群众普遍认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机会。
4.知识传承和教育:一些家长鼓励他们的子女学习非遗技艺,希望能够传承下去。同时,一些群众也支持在学校教育中加入非遗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群众对于非遗保护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到,要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非遗是指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珍贵的文化资源之一,为此我们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非遗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等途径,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参与保护非遗。
二.加强保护措施:政府、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可以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更有力的非遗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非遗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三.培养传承人才:非遗的传承关键是人才。我们可以通过设立非遗传习基地、开展培训班和合理激励措施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保证技艺传承。
四.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通过创新和融合,可以使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五.普及非遗文化: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艺。
总之,保护和传承非遗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加强保护措施、培育传承人才、创新与传统结合以及普及非遗文化,我们可以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93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