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制一半,我制一半——匠心手制”走进高原中的茶室,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幅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传承人——张子全先生说:“茶艺人看老天,看手艺,看感情。想要制出好茶,对茶的热爱丝毫不能减少,从种植到采摘再到炒制,将情感融入到茶中,这就是我制出好茶的关键所在。”
为更加深入了解十大名茶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艺,7月11日,泰州学院文化守望·非遗传承队驱车到达位于1738米海拔的螺丝壳山,来到贵州省都匀市螺丝壳十里香茶园,对都匀毛尖茶茶艺进行探访,与茶艺传承人进行交流与学习,探寻这位“藏”在深山里的非遗传承人,了解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行走在云雾里的茶园,看向满山的茶田,张子全先生的眼里满是柔情。作为都匀毛尖茶的第四代传承人,张子全先生自幼随父亲学习制茶,十岁就可以单独完成整个炒茶过程,十五岁便独创了“火中取宝”的技艺。张子全先生表示,都匀毛尖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要发展,传承毛尖茶艺,掌握其制作工艺是必不可少的。都匀毛尖制作采用的是全人工制茶,过程可谓是慢工,精细活。与机械化不同,人工制茶从采摘到炒制都有讲究。都匀毛尖的茶叶选用清明节前后初展的一芽一叶的茶,采摘的手法以及对茶树的精选上都是机器无法胜任的,据张子全先生说,一位采茶人一天下来也只能采上一小箩筐的茶叶。而一壶好茶的产生不仅要经过精挑细选的采摘,还要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焙多重精细工艺。在交谈中张先生对队员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制茶叶的,必须和茶叶融为一体,要把自己的感情带入到茶叶里面,无论是选茶还是炒茶,都要全神贯注,用自己手的温度去感受茶的温度。”可谓是“火中取宝,一气呵成”。
张子全先生不仅向队员讲解了都匀毛尖的传统工艺,还表示:“想要传承,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其工艺是基本,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其文化。”远在明代,都匀毛尖就作为贡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祯皇帝的喜爱,又因形似鱼钩,被赐名为“鱼钩茶”。都匀毛尖更是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高山茶,与其他茶叶不同,都匀毛尖都是采用在自然气候更好的高山中生长的茶叶,其口感也更为鲜爽。张先生表示,都匀毛尖传承工艺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将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茶中,发展茶艺的文化的同时还展现了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农耕文化。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中两次点赞了都匀毛尖茶,并作出“关于都匀毛尖,希望你们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
对于都匀毛尖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张先生又表示:“都匀毛尖茶享虽有十大名茶的美誉,在市面上相对来说却也还是鲜为人知。”张先生说,如今的快节奏时代,大部分人不能做到真正的静下来品一壶茶。同样经济发展之下,大批各式各样的量产茶叶进入人们视野,大众消费更多青睐于市面上形式多样的茶叶。再加上宣传与销售不够,都匀毛尖这项茶工艺学习的人也就相对减少。想要传承这项茶工艺,就要从宣传方面下功夫,加大毛尖茶的宣传力度,让“大山”里的好东西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儿女几千年的手艺更要靠青年一代传承。像张子全先生向队员说的那样“做茶先做人”,“做茶人要具备奉献的精神,茶如人生,茶占尽五行先苦后甜”。他始终满怀理想抱负,将“只问初心,只问匠心,只问责任心”放在心中,立志将都匀毛尖的品牌打出去,让世人一同品味这茶中的“人生百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98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