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临夏7月23日电(通讯员:张鹏胜)7月18日-7月19日,兰州理工大学“锦绣临夏,砖雕云展”实践队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尹集镇咀头村及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实地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的研究。此次社会实践主要为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砖雕数字信息的采集、保存。通过构建线上虚拟数字化博物馆,培养品牌效应,优化现有的销售途径,打开更加广袤的市场,同时对砖雕图案样式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以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
结对共建凝聚力,谱写实践新篇章
7月12日下午,兰州理工大学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彭家坪校区图书馆106报告厅举行。团省委副书记马颖,团省委学校部部长刘斌,团省委学校部二级调研员、省学联副秘书长冯文涛,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韩建平出席,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国际合作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与各学院团委书记、各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和学生共计500余人参加仪式。
本次出征仪式介绍了2023年暑假社会实践的总体安排,并在仪式上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柳精神和优良校风,利用专业特长深入一线了解国情社情省情民情,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人生价值,在实践出真知、长真才。
建立虚拟展厅,展现非遗之美
自7月12日起,实践队员首先采用3Dmax软件搭建网上展馆3D场景,WebGL渲染引擎输出720度全景图。对场景模型进行缩小、烘焙,设置灯光、材质等视觉效果,再通过Web3D技术+3D云算法+3D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线上展馆-3D虚拟艺术展示空间和3D产品展示。
在实践前期,团队成员首先建立线上博物馆展厅,深度探讨虚拟线上展厅主题、功能架构、控制模块规划等,准备需要的音乐、视频、创意文案及平面素材,加入准备的音乐、视频、创意文案及平面素材。
了解砖雕信息,保护非遗文化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队到达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尹集镇咀头村进行走访调查,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了临夏砖雕的发展历程,临夏砖雕从技艺发展上升到艺术层面,贴近现实生活的砖雕人物精品,工艺从浅浮雕发展到深浮雕、透雕、镂雕、圆雕等。在当地,砖雕又被称为“花雕”,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老的砖雕制作技艺已经不复存在,新型砖雕在当地的使用率也不是太高,说明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砖雕工艺已失去了市场,许多从业人员缺乏传统的砖雕技术和基本的艺术素养。
(图为实践队员在咀头村村民家中进行交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鹏胜 摄)
发挥非遗美育价值助力人才振兴。非遗以其丰富的艺术资源与精彩的工艺实践,将民族文化精神培育融入乡村生活,营造良好美育氛围。作为中国传统造型的组成部分,临夏砖雕对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扫描砖雕信息,传承雕花之美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队到达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采访了省级砖雕非遗传承人张海林,对已有的砖雕文物进行数字化收录保护,占海林以雕刻荷花为例,向实践队员展示了现代手工雕刻的步骤,如他所言,“手工雕刻的不只是一件砖雕,更是自己内心的一个梦想和一种精神”,每件作品张海林都浇筑耐心和细心:制图、选砖、画线、切割、打磨、雕琢……每一次敲打和每一刀雕刻,既要格守传统,也要创新技法,做到凝聚工匠精神与理念。
(实践队员采访省级砖雕非遗传承人张海林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鹏胜 摄)
临夏砖雕以其通俗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技艺引人入胜,使历史从文字的形式转化为立体的形式,建立虚拟展厅可以对该文化遗产进行信息化的存储、加工、传播,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博物馆进行品牌培育并打开广袤市场,使得大众通过电脑、手机,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的领略到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对砖雕进行3D扫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鹏胜 摄)
拓宽销售渠道,打造非遗品牌
结合互联网背景进行临夏砖雕品牌培育,作为中国传统造型的组成部分,临夏砖雕对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作为一种历史的民间工艺,临夏砖雕始终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各族劳动人民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显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技巧。
建立虚拟展厅可以打开广袤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拓展产品销路,提升砖雕产业经济收入,助力临夏当地乡村振兴,将该文化遗产资源向全社会共享。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小组成员不仅了解了临夏砖雕技艺,又以临夏砖雕技艺为契机体会到了工匠精神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了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图为实践队员与临夏青韵有限公司白主任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小龙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99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