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汉字文化进社区,苏州方言沁人心 ——苏州学子助力汉字文化与方言文化传承

来源:扬州大学文学院 作者:陈亦

近日,为响应总书记“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之号召,扬州大学文学院学子作为志愿者,在各大社区开展“汉字文化小课堂”活动,为社区的孩子讲解汉字内涵,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苏州俗语为载体,结合苏州方言教育与美育,传递方言自信。志愿者们意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宣扬民族自信与特色爱国情怀。

7月18日至8月6日,志愿者们走进新馨、师惠、都市、新未来等多个社区,开展了“神奇汉字在哪里”主题活动。活动带领孩子们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并详细解读了四个典型字例:“知”、“行”、“德”、“才”,提出了“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期望。此外,志愿者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汉字文化的独特见解。

活动结束后,青年志愿者积极与社区工作者交流,并根据建议充实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计;同时响应各社区宣传要求,穿插“预防未成年溺水”安全知识教育,增加对于苏州方言的讲授,将语言与文字融为一体。回望过去,追溯历史中的苏州风骨;展望未来,传承生活中的苏州方言。通过方言区介绍、“苏州俗语知多少”等活动,鼓励孩子们开口说方言,让自己归属于方言,让方言归属于自己,赋予方言新时代的生机。

近年来,中华文化基因以何种载体在青少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广泛讨论的问题,通过实践,志愿者们得到了答案中的一种,在对苏州青少年汉字文化的认知程度感到喜悦的同时,也坚定了继续奋斗,坚持宣扬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信念。活动负责人陈亦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共同探索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我们相信在未来,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与方言文化,让文化的光芒闪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志愿者们应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无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凝聚民族文化向心力,浩荡磅礴,生生不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3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支教走入社区,爱心成就梦想
七月六日,今日的支教课程依旧精彩。盖青松老师准备的第二次语文课是关于鲁迅的专题。通过对多篇文章的分析,孩子们知道了《社戏》中鲁迅在多年后重回故土时,面对面前,满目疮痍,物是人非的景象,忍不住发…
安徽学子三下乡:踏志愿之行,立青春之志
安徽学子三下乡:踏志愿之行,立青春之志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光”小分队赴郎溪县黄墅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邵阳学院“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团宣传《环境保护法》,助力乡村振兴
8月8日,邵阳学院“芙蓉学子,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为保护对河村生态环境,助力对河村生态文明建设,到对河村开展巡河清理垃圾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对河村的村民们普及《环境保护法》,提高村民们的环…
共聆树叶之声,同剪窗花一片
七月蝉鸣,夏日烂漫,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丽城社区“五育并举,少年强国”实践团队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走进美育课堂的实践中探索生活中的“小美好”。在落叶纷飞的时节里,古…
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新韵星耀社会实践队赴西华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新韵星耀社会实践队前往西华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助力当地的产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西华镇作为…
探寻科学真谛,品赏诗词风韵 ——在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中蕴含五育并举之梦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丽城社区“五育并举,少年强国”实践团队在前期的课程安排过程中一直着力体现本团队精巧构思、贯彻目标的方针,对于一天课程的设置,团队成员致力于将具有感性韵味的课堂与…
“万名学子进千企,百家企业进校园”融合交流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7月19日至8月3日,舞钢市团市委组织200余名大学生分批开展“万名学子进千企,百家企业进校园”融合交流活动。该项交流活动是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
常州工学院学子走进常州市金坛华城实验小学,宣扬外语魅力
“外”绽青春,“语”你“童”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着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投身社会,真正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思想,…
绿色胡杨:志愿暖人心,服务结温情
为践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绿色胡杨同心行,青春燃梦共前行”团队于7月9号下午在温宿县开展了第四天暑期三下乡…
山高水长 前路坦荡
7月3日——7月23日,在2023年的盛夏,“薪火青团·筑梦红安”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红安县楼子石村,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假期,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这三周里,队员,学生和村民们共同努力,为楼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