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实满秋浦 灵山开九华
探寻诗仙李白与池州的不解之缘
7月27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诗仙皖路”探寻李白在安徽的唐诗文脉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安徽池州,奔赴李白诗中“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的秋浦河以及“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的九华山,在诗画池州里探寻谪仙的故事,在山水盛景中思考太白诗歌传承的意义。
27日上午,“诗仙皖路”探寻李白在安徽的唐诗文脉社会实践团队到达九华山。经工作人员介绍,天宝十三年(754)冬,李白应友人相邀,聚会于九华山西麓的夏侯回堂。见此美景,吟诗作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李白佳句与山名同辉。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诗仙皖路”探寻李白在安徽的唐诗文脉社会实践团队在九华山的合影)
实践团队来到“太白书堂”后院,见到有一口“太白井”,井水清沏甘甜,相传为李白生活所用,井旁有两棵高苍劲的银杏树,相传为李白所植。另九华山“上禅堂”寺院右侧,有一泉谓“金沙泉”,为李白所题,是诗仙写诗洗砚涮笔的地方。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实践团队看到了李白笔下的九华灵山。水皆缥碧,河川挂在山崖上犹自天际倾泻一般,又在山间蜿蜒而下;青天为幕,日辉照耀下,群峰竞秀,遥遥望去,好似数朵金芙蓉。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时而云雾在林间升腾,聚散,起伏,隐隐约约显现出山谷间的几户人家。
实践团队用“灵秀”形容这里——山色别具一格,山丘似乎在陪伴着城市——芙蓉湖公园如镜般的水面静静倒映着灯火,也倒映着暮云,倒映着连绵的山峦;小村庄则离山更近,我们能看到云雾的聚散变化,能触到山泉水的凛冽清澈。这里的民风淳朴亲切,热爱生活的百姓们有自己的戏曲——青阳腔,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人们今天仍在坚守当地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到村中调研走访,村民们还会热情地留我们一起吃饭。我想即便是今天,这片土地的人们对待生活还是有着“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的纯真,不急不躁。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把九华山的人文地理之景融进日常生活中,当然,也乐意分享给每一位来此的客人。
(九华山山顶美景)
下午,实践团队去往秋浦河。团队成员见到,秋浦水是一片相当大的水域,里面长满了芦苇。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秋浦歌十七首》,这一组诗歌是李白吟咏池州的代表作,充分展现出李白对池州山水与人文的欣赏和眷恋,令每一个池州人倍觉亲切。李白为池州写下的众多诗歌,不仅是属于池州的一笔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池州在唐代称为秋浦,李白与池州关系密切,池州山川秀美,景色怡人,作为李白数次到访之地,其风土人情自有独特的吸引力,使得李白灵感迭现,佳作频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这些在池州创作的诗歌均在李白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之于池州的情感,池州之于李白的影响,都在李白的诗作中有所表现,尽管国内外李白研究者对李白与池州的相关问题有所关注,但总体来看,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还不够,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补充。
据团队了解到,景区现在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直播及其它各大自媒体平台,以图文、视频、航拍等形式发布九华、秋浦美景,让国内外游客感受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魅力;精心创作秋浦全域旅游导游词及宣传语,助力文旅品牌传播、产业升级及全域旅游创建。以“李白游池州”为话题,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等形式及时发布所闻所感,立体宣传互动,让国内外游客感受池州旅游的魅力。
(实践团队合影)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云与水的各自奔流,造就池州千年灵秀。通过团队这几天的实践,李白在池州的行迹逐渐立体化了起来。旅途虽结束,但是实践的意义还在继续,李白的诗歌与当地文旅的传承仍在延续。将诗歌与山水相连,让文字有了传承的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实践目标!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诗仙皖路”探寻李白在安徽的唐诗文脉社会实践团队苏静怡
图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诗仙皖路”探寻李白在安徽的唐诗文脉社会实践团队汪思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4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