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和谐街道,共见绿水蓝天
街道宽且直,砖瓦皆白净
记忆中的乡村,是一个贴满了“脏乱差”、“泥巴路”、“贫穷”、“落后”等标签的刻板地点,然而白驹过隙,新中国成立以来,那种过去式的乡村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2023年8月3日,怀揣着探索的好奇心,我跟随着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红色拾光”社会实践队,一起走进山东省日照市卧龙山街道后官庄村,去亲眼目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那片曾经代表着“贫穷”与“落后”的地方所焕发出的崭新光彩。
(图为部分社会实践队队员合照 通讯员高翔 摄)
回望儿时事,幸福苦中来
一进村落,便看见笔直宽阔的大道从我的脚底铺开,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街道两侧的树木绿意盎然,在炎炎夏日撑起一片绿荫,为这个酷暑假日增添了一丝清凉。街旁的屋檐下坐了两个老人,阿婆笑的慈祥,阿爷摇晃着扇子。他说,这里曾经是泥泞不堪的土路,一下雨,人和牲畜都过不去了。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很难把那种恶劣的道路环境同现在联系到一起。“多亏了政府啊。”实践队队员们围在老人的身边,聆听他们发自内心的赞叹。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倾听老人讲话 通讯员方子彤 摄)
绿树衬红花,微风暖人心
“之前这里垃圾成山。”街角的奶奶指着那边同实践队成员讲,我们顺着看过去,只看见了花团锦簇的花坛,开的分外鲜艳。屋檐下的鸟儿叽叽喳喳,裹挟着夏意飞向瓦蓝如洗的天,我顺着鸟儿飞走的轨迹看过去,撞进了一片蓝色的怀抱。近年来,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追求愈发高质量,大多希望住的更好、住得更舒适。于是曾经的垃圾山成了花坛,灰蒙蒙的天铅华洗尽,曾经绚丽多彩的色彩重新取代了苍白的单调,也昭示着过去那些艰苦的脏乱差环境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记忆深处。奶奶笑着,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满意。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询问老人需求 通讯员方子彤 摄)
民声传千里,行动利万家
正走在路上,忽然听见了一阵爽朗的大笑。循着声音过去,绕过竹林,看见了几个围坐在一起的奶奶,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实践队队员上前询问,才知道她们正聊些家常。身后的门上贴了红色的对联,门前的花引来了幸福与富足。利民利民,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真正把这两个字当做了行事准则,这绝不仅仅是个例,而是中国光大农村地区每一个村庄的真实写照。
民声就是国声,民事就是国事。无论是人民的期盼还是请求,都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惑必解。我坚信,无论是重新染上湛蓝的天还是随处可见的花坛,都必将见证华夏的重新崛起,人民对美好的生活也必定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强大推力,起航向前。(通讯员 方子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5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