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非遗文化的重要指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守护连四纸,非遗传古今”社会实践团队决定以非遗-江西铅山连四纸作为实践对象进行暑期非遗文化学习。
以知为瓦,以行搭桥。队员们在讨论时结合自身所看所学,提出对于连四纸这类中华优秀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随着时代变更,连四纸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队员们提出将非遗元素运用到文创产品中去的初步想法,在增加喜爱度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能够看到并了解连四纸。
7月26日,团队成员苏祈安和黄帅安组成实地探访小组抵达江西省铅山县。在工厂负责人的介绍解说之下,队员们得知铅山连四纸又称连史纸,其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防虫耐热,永不变色,有“寿纸千年”之称,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书画家、鉴藏家欣赏它独特的品质韵味,许多字画、印谱、拓本依托它得以传世。
(图为7月28日,连四纸小队成员苏祁安体验连四纸生产过程。黄帅安摄。)
“连四纸的生产过去全凭老手艺人的经验,因此不确定性很强。每张纸出来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他有一个宏观的标准,但是要专注到细微层 面的话每张纸的厚度,纤维都存在细微的差别。因此连四纸几乎不可能实现量产,这是制约产量的一个因素。”提及连四纸当代发展的一些问题,负责人这样说道。
在生产体验中,队员们了解到连四纸的生产需要工匠们对材料的熟悉和对工序的熟练掌握,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态度,曾有人称连四纸是“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短短十个字,便可见连四纸制作工艺的繁杂。同时也让队员们更加明白对自己应当像连四纸手工艺人们一样对所从事的事业保持专注和耐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品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1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