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梅渚古村的共富密码,以及当地的非遗传承,7月上旬,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微光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浙江绍兴新昌梅渚村,探访一位泥塑非遗传承人——泥人匠。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感受这份传统艺术背后的坚持和梦想。
游于浙江绍兴新昌梅渚古村,村委赵主任为向导带领我们探寻古村宝藏。这次我们有幸探访到一位泥塑非遗传承人——刘志波。今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感受这份传统艺术背后的坚持和梦想。
匠心传承,始于足下
刘志波在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说:“我像大多数人一样,起初是为了学一门技术让自己吃饱饭,才拜师学艺学习了泥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沉浸在泥水之间,领悟着这门技艺的精髓。这份初心的坚持,使他走上了泥塑之路。
匠心独运,坚守泥塑
谈及泥塑工作室的成立,刘志波微笑着说:“时代发展越快,泥塑就越难推广,因为每当自己创造出一个精美的泥塑,马上就会有一大批工厂制作的仿照品出现。这样让我感觉到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泥塑,后面我开了一家电脑店养家糊口因为我大学学的专业也是电脑。”他表示,虽然泥塑过程漫长而需要耐心,但他从未感到过疲惫。所以当他“因工作事宜来到梅渚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继续传承泥塑文化”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匠心独到,创新泥塑
日常生活中,刘志波主要制作一些传统的泥塑作品,如人物、动物等。新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我们可以利用泥塑作品来讲述新昌故事。”刘志波告诉我们。比如,新昌有不少有名的农特产品,刘志波和妻子便创作了一套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新昌妞”作品,每个人物对应一种新昌特产;为了宣传新唐诗之路,新昌推出了诗路IP形象“李梦白”,刘志波刚好以此创作了泥塑“小梦白”;白领们喜欢多肉植物,但在办公室总是养不好,刘志波便开发了能以假乱真的泥塑多肉……
他引以为豪的说:“我想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新昌的文化。”
匠心独运,拓展渠道
除了线下成立工作室,刘志波和团队还通过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宣传他们的产品。他们上传照片、分享制作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泥塑这一非遗艺术。
匠心坚守,克服困难
在泥塑工作室的发展过程中,刘志波和团队遇到过许多困难。他说:“技术、市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然而,他们始终在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为泥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政府支持,共谋发展
当地政府对泥塑非遗的传承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的支持为泥人匠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在听完泥人匠的故事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艰难性。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坚守传统艺术、勇于创新的匠人们点赞!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支持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泥人匠为实践队成员讲述他与泥塑的故事 徐子璐 摄。
为了更了解梅渚古村,我们对村委赵主任也开展了答疑采访。我们了解到梅渚村的村民相传是黄渡的后裔,也有说是黄庭坚的后裔,黄氏家训是比较有名的,我们有一个黄氏家祠馆在我们的黄氏宗祠里,主要是“崇文”和“清白”两个家风,这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了解到古村为了吸引游客,从2018年城镇改造开始,本来这个村子就是很普通的村,很多房子都破败了要到下来了,像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一个栏园,一个公园这样子,虽然有些房子的基础在的,但是还是比较破烂的,全部都是从小城镇开始,到后面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我们一步步把这些房屋修缮起来,比如我们的非遗博物馆等等把一个个点串成一条线,逐渐形成“三街八园八馆八坊”景观带,就能把文化保存下来,平时通过一些非遗宣传活动,还有每逢过年搞一些特色活动,村晚呀,音乐喷泉,美食节等等,把我们的文化展现出来,从而吸引游客,有时候忙起来,村民在家门口,卖矿泉水都可以赚很多钱。
穿梭于梅渚古村,我们如同游于宝藏之地,正如我们队名——微光迅迹队,古村的宝藏在于文化的传承、在于古村的保留、在于文化的精神。让我们继续传承优秀古村文化!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梅渚村文化大礼堂门前的合影。徐子璐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4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