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文化“活”起来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数字科技兴起来,非遗文化“活”起来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3日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悠久和璀璨文明的见证,是延续5000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剪纸、皮影戏、古琴、算盘、活字印刷术……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因此,人们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现代科技赋能非遗文化,助力非遗文化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完全融入现代生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但是科技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很多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需要解决。曲阜师范大学承嬗济文实践队在学院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于2023年6月25日前往日照市博物馆,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明确传承困境,寻找解决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工作机构设置不到位。非遗传承、发展的全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目前,社会上对非遗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齐抓共管的合力还没有形成。群众对非遗知识了解甚少,对非遗涵盖的内容也无从谈起。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演艺、节庆活动和各类比赛中,有很多非遗类项目的表演和展示,但观众并不了解。

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青黄不接。非遗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由于岁月的流逝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多非遗项目缺乏长期性的展示平台。传承仍然处在口传心授、自觉自愿的状态。现有的非遗传承人年龄普遍偏高,学艺周期长、经营收入低,很难吸引年轻人主动融入,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萎缩、甚至消失。

走访博物馆,深入了解非遗

2023年6月25日下午,承嬗济文实践队抵达山东省日照市博物馆。博物馆通过推动非遗传播、开发多品类文创等方式,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活态文化空间,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展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博物馆的故事,助力历史文化抵达更多群众,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贴得更近。让博物馆声量更响、吸引更多群众。凝练特色文博品牌。提炼鲜明的特色品牌、打造全方位的识别系统对博物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实际,让非遗深入生活

非遗往往与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让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正是激发非遗内在活力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利用好的关键在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到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再到建设非遗特色景区,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合理利用,才能让传统技艺重焕光彩,进一步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当非遗工艺品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当非遗美食制作技艺经由短视频成为年轻人的下厨参考,当非遗戏曲融合流行音乐获得听众青睐,厚重的文化资源将滋养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关键在人。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这既是全社会的深切期盼,也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地市级、县级传承人为骨干,一般传承人为基础,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下一步,还应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传承人参与院校学习和企业生产,提升创新创造活力和传承发展能力。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我国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今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遗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助于更好展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多方面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数字化赋能非遗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之魂”。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本身的魅力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但却会因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路径而被淹没,因此需要通过适合当下环境的方式与手段让非遗的真正价值展现出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践调研,焕乡村新颜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对于深化认知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勤勉实践,方能拨云见日,使认识更加清晰透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深知此理……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地调研,探索乡村治理奥秘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亲身实践,方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与真谛。在探索乡村治理这一复杂而多维的领域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与间接经验远远不……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协同共治,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性步骤。它要求我们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治理效率与质……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协同共治

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稳固实施的基石。它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及亿万农民的福祉提升。在这一背……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启新程,实践行动绘繁荣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面……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村容村貌换新装,治理实践谱华章

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贴近农村实际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与模式。这一战略部署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治理乡村展宏图,振兴家园谱新篇

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乡域筑梦实践的征途,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不能回头。这虽然是一件看似无比渺小的事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为了深入且全面地了解…… 王俊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和谐美丽新农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为深入洞察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协同实效与困境,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于1月20日赴山东日照乡村调研。当地乡村景色宁静质朴,但…… 钟文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东…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临…

寒假社会实践 |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学谷公风范,启奋斗

1月18日,由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与闽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指导的“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赴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谷文昌纪…

最新发布

“薪火相传—农大红旗渠精神实践团”实践纪实(三)
7月24日,“薪火相传—农大红旗渠精神实践团”团队成员在林州市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将在红旗渠纪念馆和红旗渠风景区青年洞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根据相关资料,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来调查…
数字科技-----非遗文化
数字科技兴起来,非遗文化“活”起来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3日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悠久和璀璨文明的见证,是延续5000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剪纸、皮影戏、古琴、算盘、活字印刷术…
青春之火愿为儿童绽放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肖何)为更深入全面的学习马克思社会主义精神并深入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
索陇海线工人运动的足迹
中国矿业大学星火实践团于2023年6月25日前往徐州市内“八号门”事件旧址进行参观,探索陇海线工人运动的足迹。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参观“八号门”事件旧址,深入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在参观中,…
七彩假期,温暖聆听
据2022年数据统计我国0-14岁儿童超2.2亿人,听力障碍儿童总数达460多万人,7岁以下听障儿达80万人,并且每天还将新增加听障新生儿3万余名。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1-0.3%。6月…
数字科技兴起来,非遗文化“活”起来
数字科技兴起来,非遗文化“活”起来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3日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悠久和璀璨文明的见证,是延续5000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剪纸、皮影戏、古琴、算盘、活字印刷术…
爱心志愿,同心陪伴——关爱听障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据2022年数据统计我国0-14岁儿童超2.2亿人,听力障碍儿童总数达460多万人,7岁以下听障儿达80万人,并且每天还将新增加听障新生儿3万余名。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1-0.3%。6月…
中国矿业大学星火实践团探访吴亚鲁纪念馆
2023年6月24日,中国矿业大学星火实践团成员前往徐州市内吴亚鲁纪念馆,开展一次深入探索陇海线工人运动足迹的参观活动。这次活动旨在加深大学生对工人运动的了解,传承和弘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吴亚鲁纪念…
走进非遗文化,了解传承故事
走进非遗文化,了解传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它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又是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及精神。其形式多样,在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技…
情暖童心,用爱倾听
据2022年数据统计我国0-14岁儿童超2.2亿人,听力障碍儿童总数达460多万人,7岁以下听障儿达80万人,并且每天还将新增加听障新生儿3万余名。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1-0.3%。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