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海大学学子返家乡:感文化经济相融共生,悟文化传承时代使命

来源:河海大学商学院 作者:陆睿涵

为探寻沙家浜镇文化与经济相融共促、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常来常熟”返家乡实践团的成员们聚焦“古镇遇上新时代”这一主题,通过实地寻访文化景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与政府部门、各村基层党组织座谈交流,以及采访老党员、当地居民、各行各业工作人员,探寻沙家浜镇发展成就,挖掘典型案例,为助推古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访谈党员回望家乡历史,深入交流体悟时代发展。实践团来到位于沙家浜镇芦荡村的新四军养伤处,这里曾是新四军后方医院的总部,承载了重要的革命历史与红色底蕴。“芦荡薪火”党员宣讲员徐雪夯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一堂沉浸式微党课,讲述抗战时期芦苇荡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红色故事,成员们从中深刻体悟到沙家浜镇一脉相承的红色血脉。

在江抗东路司令部筹备会议旧址,成员们观看了以“芦荡薪火”为主题的红色影片,阅读了瞿秋白等人的红色家书、还原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新四军抗战的路线,与历史对话,感受峥嵘岁月中悠悠传承的拳拳赤子心。

在芦荡村乡村治理的讲习所春来茶馆,实践团对芦荡村的老党员徐雪夯进行了人物专访,徐雪夯爷爷从自身出发,以党员视角分享了对沙家浜镇新时代发展变化的切身体会,并勉励实践团的成员们要学好专业知识,以所学反哺家乡,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

景区寻访学习红色革命精神,人物专访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实践团成员学习了解了血战沙家浜、激战阳沟娄、伏击八字桥、夜袭浒墅关等沙家浜革命历史事件,深刻感悟沙家浜地区抗日时期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

实践团来到沙家浜风景区,寻访了江苏省非遗文化石湾山歌的传承人胡春花老师,在人物专访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石湾山歌在沙家浜镇的起源与发展,并深入与老师探寻其在当代的演绎方式与传承发展现状。在胡春花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在芦苇荡边学习了石湾山歌中《盘黄蟹》歌曲的选段,在歌声中深刻体悟山歌中的水乡文化与人文故事。

古色古香的横泾老家是沙家浜古镇的一大特色,实践团通过在街区走访调研,了解街区产业与文化发展布局与现状,学习新时代下古街区的发展模式,真正体悟“古镇遇上新时代”的发展内涵。

红色村庄深挖文化底蕴,一线座谈共探发展之径。沙家浜镇芦荡村在2021年入选了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成为江苏首批、苏州首个“红色村”。为深入了解沙家浜镇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模式,实践团前往芦荡村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入了解沙家浜镇的红色文化起源与发展,参观了芦荡村的红色文化墙,在芦荡村党委副书记杨丹的介绍下,重点了解了革命文艺史中的经典之作——京剧《沙家浜》的创作与传承之路。

在与芦荡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文化传承助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省太湖渔管办驻芦荡村第一书记童乐向成员们介绍了芦荡村在自主探索“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模式过程中的做法,芦荡村始终致力于将红色元素融合到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不断以文化创意为乡村振兴赋能。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提炼出沙家浜镇乡村振兴特色模式,形成可复制的“沙家浜经验”,以“星星之火”点亮江苏省内其他红色资源丰富地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添砖加瓦。

座谈交流会结束后,实践团举办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由实践团成员和芦荡村第一书记童乐进行授牌并合影留念。

湖强基地感科技赋能之力,公益助农圆家乡发展之梦。实践团实地寻访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湖强基地,通过参观现代化、机械化的农业设备,深入了解当地大闸蟹养殖情况,与农户们一起探讨了养殖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并希望运用自身专业所学,为基地提供营销推广、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帮助。

为更好地宣传沙家浜镇的特色农产品,实践团联合沙家浜镇团委开展“芦荡菁英”青才兴业志愿行动,开展助农公益直播活动,为大闸蟹、爊鸡、应季果蔬等沙家浜特色农产品带货,以青年力量推动沙家浜产业振兴,进而赋能沙家浜镇高质量发展。

探寻古镇发展之脉络,品味文化传承之使命。飘香园是隐于古镇中一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江南园林,对于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了常熟市的历史名人,领略了独特的古镇文化;通过对话工作人员,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要让古镇文化在新时代换发光彩,需要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保留好文化遗址的原始风貌,助力当地居民与游客们沉浸式体会历史底蕴,从最本真的视角探寻文化魅力。

以“由古至今、鉴古知今”为线索,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唐市古镇,依次参观了杨彝纪念馆、望贤楼、时光桥、繁荣街等富有历史印记的文化景点,领略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沙家浜风貌。通过对杨彝生平事迹的学习,对评弹、茶道等传统技艺的简单尝试,对古镇古今建筑差异与生活变迁的观察,成员们在寻访中不断思考文化传承在古镇发展中发挥的指引作用。

围绕在新时代唐市古镇的发展变化,实践团成员们对当地居民及传统技艺工作者进行了专访。钱老伯是一位在古镇上生活了八十余年的“老唐市人”,从他的话语中,成员们厘清了唐市古镇发展的时代轨迹,深刻感受到古镇居民对新时代古镇发展的自豪与古镇生活的幸福。

在与传统技艺工作者苏阿婆的访谈中,成员们发现在传统技艺文化传承方面唐市古镇依然存在青年力量缺失等问题。她告诉实践团成员们,古镇上青年人的身影越来越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青年能够用所学知识反哺家乡。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引领带动身边更多青年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肩负起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践调研,焕乡村新颜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对于深化认知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勤勉实践,方能拨云见日,使认识更加清晰透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深知此理……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地调研,探索乡村治理奥秘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亲身实践,方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与真谛。在探索乡村治理这一复杂而多维的领域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与间接经验远远不……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协同共治,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性步骤。它要求我们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治理效率与质……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协同共治

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稳固实施的基石。它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及亿万农民的福祉提升。在这一背……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启新程,实践行动绘繁荣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面……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村容村貌换新装,治理实践谱华章

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贴近农村实际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与模式。这一战略部署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治理乡村展宏图,振兴家园谱新篇

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乡域筑梦实践的征途,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不能回头。这虽然是一件看似无比渺小的事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为了深入且全面地了解…… 王俊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和谐美丽新农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为深入洞察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协同实效与困境,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于1月20日赴山东日照乡村调研。当地乡村景色宁静质朴,但…… 钟文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东…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临…

寒假社会实践 |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学谷公风范,启奋斗

1月18日,由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与闽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指导的“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赴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谷文昌纪…

最新发布

三下乡志愿者活动:英文字母的读音和课间活动
(通讯员陈妙喆)8月2日,为了提高社区小朋友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今天,三下乡志愿者们在和平社区举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安全知识问答竞赛。通过制作安全知识小卡片,小朋友们抽到卡片后要回答上面的…
深化安全教育,丰富卫生知识
深化安全教育,丰富卫生知识今天是小荷学堂开课的第二周第一天,房老师为同学们讲了安全教育有关道路安全方面的内容,不要乱穿马路,未成年不要骑摩托车、骑车要带头盔等。房老师通过举具体实例结合教学视频…
探寻先秦智慧,传承廉洁之道 |浙理工“清廉·青年·先行者”实践团在滟澜社区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的“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浙江理工大学“清廉·青年·先行者”实践团来到滟澜社区,为社区的小…
爱意浇灌下的“永恒瞬间”
夏天的场景也许有无数种打开方式:从跳入泳池四溅的水花开始,从冰箱里取出的冒着冷气的冰汽水开始,从躲在树荫里聒噪不止的蝉鸣开始……但在今年,我的夏日生活从书声琅琅的教室开始。距离支教结束已经过去…
重庆学子三下乡:稻香深处论丰年,躬身走访“花田新路”
2023年7月2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扎根稻田旅,寻觅非遗行”实践团在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前了解到:何家岩“村依岩而生,田以梯为形,民以耕为乐”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水…
文理结合 深入人心
文理结合深入人心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今天是小荷学堂开课的第二个周,经过了一个周末的休息,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们都精神抖擞,带着饱满的热情开始了新一周的教育,教室外,同学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陆续到来,不…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子走近红色遗迹,传承红色记忆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奏响青春报国强音,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根正苗红队于7月29日至8月9日期间开展了“传承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辗转运城市郝家窟村民俗博物馆、长春…
探黄河之源,谱发展新篇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2023年8月7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嵙创瑞沃”团队赴陕西渭河湿地公园开展线下实践,这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渭河湿地公园的历史,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了解黄河流域生态文化发展现状…
安徽学子三下乡:助力老年人办理保险
今年暑假,我有幸和我的团队参加了马鞍山华城社区举办的暑期关爱行动。我们的任务是为社区内的老年人办理医疗保险,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这是一次令人感动而充实的经历,我们用心倾听老年人的需求,为…
心愿支教·为梦发声
本周的支教已经到尾声啦,因为天气缘故原定的校园参观调换成了正常授课。今天数学课依旧是何婧老师和杨一帆老师联上,今天何婧老师给大家详细深入讲解了第一章平面认识的有关内容,通过知识点搭配例题即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