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婚俗文化,体验传统民俗
人们常说从前车马信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古时候,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迎进来的女子,是一定要相守一生的。随着国风盛行,中式婚礼也火热回潮,越来越多的新人结婚时都选择举办一场仪式感超强的中式婚礼。2023年8月9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以青春之力,汲文化之芸”实践队队员前往聊城婚俗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鲁西婚俗文化,感受浓浓的婚俗仪式。
聊城婚俗博物馆位于聊城市古城区,属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分馆。该馆总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共上下两层,整个陈列的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婚前礼俗、正婚礼俗、婚后礼俗、特殊婚俗,系统介绍和展示了鲁西地区特别是聊城一带民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婚俗变迁。其展览出的百年婚照、百年婚房、陪嫁用品等婚俗用品很好的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人民生活的变化。
在参观聊城婚俗博物馆之前,实践队员先查阅了中国婚俗文化的相关资料,了解到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到达博物馆后,实践队员首先了解到婚俗文化的由来: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人生大事之一的婚娶更是重视,因此形成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婚姻礼俗,中国的婚俗礼仪不仅仅是指结婚当天的婚礼仪式,而是包括婚前、正婚和婚后的各项礼仪在内的一系列程序。纵观中国婚俗的发展史,其初步形成于周代,并在后代得以延续和发展。它是在六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婚前、正婚和婚后礼俗。实践队员分别参观了四个陈列的部分:婚前礼俗、正婚礼俗、婚后礼俗、特殊婚俗。婚俗博物馆展示了百年前的“姐弟恋”还有拜公婆、庙见、祭灶、回门等婚后礼俗,其中还包括鲁西一带或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或出于对世俗的延续而有的例如娃娃亲、童养媳、转婚、冥婚等的特殊婚俗。
随着国风大潮的兴起,“新中式”已然成为一种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人需求的美学风尚。婚俗文化既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种特殊形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婚礼习俗已经做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植根于整个中华文化之中。通过对婚俗文化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实践队队员更加了解了婚俗礼仪这一宝贵文化财富,后续也将以青春的蓬勃力量,用实际行动,去芜存菁,传承优秀婚俗文化,借着“新中式”的东风,助力优秀婚俗“活起来”。
撰稿人:李可晶
“以青春之力,汲文化之芸”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0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