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参观中共红色遗址,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中国青年网甘肃7月5日电(通讯员 杨轩 齐睿佳 王辉)2023年7月3日,为了传承红色信仰,感受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下不懈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安徽工业大学“聚焦重大工程,争做大国工匠实践队”在甘肃省庆阳市的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展开了暑期实践活动。与历史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
图为队员刚进入旧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轩供图)
行走陇原红色沃土,感受红军长征精神。“长征路上奔小康”——实践队在网上查询了连河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得知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三次来到这里,并将所见所闻写入了他的名著《西行漫记》。这让实践队的队员对这里充满了期待。
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位于环县洪德镇河连湾村,距县城25公里,是1936年7月至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所在地,这里被誉为“红色政权的摇篮”。
这里原来是个古坟场,边区政府初建立时,动员机关干部在阳山坡打了几孔土窑就开始办公了。以后,每年增建几孔土窑洞,到1942年底共修建37孔窑,分给各厅、室办公和住宿。大生产中经济情况好转,逐渐在山下修建了比较好的一所四合办公大院,主要办公区由山上搬到下边。正面5孔石窑,由办公厅使用,这排窑的窑顶上有石刻的“办公厅”三个大字,至今保存完好。中间一孔窑洞特别大,是边区政府会议室。右边一排13孔石窑,由财政厅和建设厅使用。左边也有对称的13孔石窑,分别是民政厅和教育厅。窑洞上的平房是建国后加的。会议室对面有一排20间小青瓦房,有其他部门办公使用(已拆除)。1943年下半年,为了照顾李鼎铭、霍子乐、贺连城等党外民主人士,特意在会议室后边山坡修建了14孔石窑,让他们从山上的小土窑搬来居住。1944年,在这14孔石窑的东边又修7孔石窑,林伯渠住侧面的3孔。除瓦房拆除外,上下52孔石窑都保存完整。
这里曾经是曾今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办公的地方,马锡五办过的刘巧儿案更是大家熟悉的反抗封建婚姻典型案。连河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旧址就是这样一个红色气息浓厚的地方,从1935年7月至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为中国革命在最艰难的时刻提供最有力的后方保障,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史诗经历。
旧址里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炕桌,关于这个小炕桌,讲解员还告诉了我们一段小故事: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役前夕,红军指挥部就在河连湾,与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一个院子里办公,当时,中共陕甘宁省委李富春与夫人蔡畅住在院里,对面是政府主席马锡五的办公室。一天朱德前去马锡五住处,看到房东家刚制作好一张炕桌,一个来自四川的老画匠正在油漆、画桌面,朱德对画匠说,你把我们四川的一件宝物也画上去吧。画匠问什么宝物?朱德张口说出上面那个谜语,那个画匠就把这四句话写到桌面之上,朱德说那就在下面再写打一字,可是对谜底百思不解。等马锡五回来,画匠就把炕桌让他看了,马锡五说这个字就是“燭”字(烛的繁体)。
当时,办公室条件较差,马锡五就借了这张炕桌,让李富春先使用,山城堡战役结束之后,李富春调到其他地方工作,他临走时将炕桌还给房东。因为这张炕桌有这么一段故事,与几位老革命有关,房东就将桌子保存起来,后来房东的孙子朱占会把它捐献给了纪念馆,成了一件革命文物。除了这个小炕桌,里面还有很多不同寻常的小物件以及很多很多的小故事。当然,队员们也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镜头、一件件实物,用心感受了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下不懈斗争、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从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动力,深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在旧址内部参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轩供图)
队员们在这里看到,陕甘宁政府的办公旧址在一个简单古朴的院子中,我国老一辈无变阶级革命家李富春就曾在在这里战斗生活。著名的山城堡战役指挥部就设在这里。通过现场的详细讲解,队员们还了解到,连河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建于2002年,新建有环县革命斗争史展馆全面真实地展示了环县革命斗争史和第一任县委书记习仲勋在环县工作期间的革命风范和感人事迹。其实队员们以前对红色事迹也有所了解,但只局限于书本或者视频,今天能亲身感触尚属首次,当年革命前辈在缺吃少穿的条件下,靠着革命必胜的意志,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把当年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其得到弘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3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