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穿越时光,走进常州梳篦文化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赵子薇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常州梳篦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产的梳篦被选为宫廷贡品,享有“宫梳名篦”的美誉。起初,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所以,每当经过篦箕巷时,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

在最近一次的参观经历中,团队成员何怡有幸访问了梳篦博物馆,这是一个专门展示和研究梳篦文化的场所。走访了运河畔古老的篦箕巷。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梳篦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感悟。

首先,梳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这个简单而朴实的工具,起初被人们用于整理发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渗透到了社会各个层面。梳篦的用途逐渐拓展,成为了礼仪、审美和身份的象征。正如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表明的那样,梳篦早已超越了其最初的功能,成为了文化、历史和艺术的载体。

其次,通过参观梳篦博物馆,也看到了梳篦背后的文化内涵。梳篦在古代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是人们梳头发用的工具,尺宽的为梳,尺密的为篦。如同苏州的盆景,景德镇的陶瓷,常州以出产梳篦而闻名于世。常州梳篦始于近代,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陈七子用破裂的竹板做成了最初的梳篦,来清除头发上的灰尘和虱子。在清代更是作为御用珍品供奉宫廷,有宫梳名篦的美称,据说,慈禧太后对常州的梳篦特别喜爱。至今,故宫博物馆还保留着慈禧太后用过的黄杨木梳,象牙篦等常州梳篦。如今,这种昔日为皇家御用的宮梳名篦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老百姓每日梳头结发的必备品和收藏品。

当一走进常州梳篦博物馆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里面收藏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梳子和篦箕,梳子形态各异,有蝴蝶造型的,有鱼造型的,还有卡通造型的,动漫造型的,应有尽有。我尤其喜欢博物馆里用蝴蝶造型的梳子做成的一幅画,画的左下角是几多牡丹花,牡丹花上面是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被花香吸引而来,纷纷翩翩起舞,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非常唯美而又欢乐、轻松的感觉。博物馆里还呈列了一些原先制作梳篦的古老的工具,体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常州梳篦主要以选材精良、精工细作、齿尖润滑、下水不脱、花式多样、价廉物美而著称。如木梳,一般要选用生长几百年的黄杨、石楠和枣木等原料,经长期自然干燥精制而成。篦箕,采用生长在阴山背后的壮竹,以及上等胶漆、高档骨料等精制而成。常州梳篦已从原来的日用圆背梳,发展到日用造型梳、欣赏梳、装饰梳,花色品种有三百三十八九个。

梳篦也称“篦箕”,以毛竹、牛骨、生漆等为原料,经七十多道工序制成;木梳以黄杨木、石楠木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由28道工序组成。在过去这些工作全是由人工完成的,那个时候做一把梳子是何其不易。经过开齿木片已经渐渐地呈现出梳子的雏形了。接下来是人工剔方,这一步骤既可以磨去开齿时产生的毛刺,又进一步扩大了齿缝间距,使每一个齿由粗到细,粗磨后用细齿三角锉再进行一次细磨直到齿缝没有毛刺为止。木梳的两面每一个齿都要进行打磨,还要对齿尖进行打磨,梳子在工人师傅的手上原来又粗又顿的方形齿尖就迅速变成了又光滑又不扎手的圆形齿尖了。下一步是打磨梳柄。每一个形态各异的木梳都有相应的模具,首先按照模具的形状在梳柄上描出线条,然后沿着画好的线条然后换上砂纸磨盘,对木梳的表面和边缘进行细磨,最后换上砂纸小磨盘,打磨复杂的细节部位。经过这些打磨后,木梳的表面细腻平滑没有任何毛刺。至此,木梳的大至就做好了,为了让木梳美观,具有欣赏价值,通常需要在木梳上绘制图案,绘制图案有两种方式,笔尖的温度,从而表现出图案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烙画不需要打底色,直接在木梳上作画。烙铁一放在木梳上,就会产生自然的不平整的肌理变化,有一定的浮雕效果,配上木材自身的颜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但是这对于美工师傅的画工要求更加严格,必须下笔准确,力度到位,一气呵成。最后,用刷子蘸上清漆薄薄地刷在木梳上放置大约二十四小时后清漆就会晾干,颜色就不会轻易脱落了。

每一把梳篦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装饰,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时代和文化。一些梳篦上刻画着传统的图案和纹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另一些则展现了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这些梳篦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让人深感敬畏。小小一把梳篦,映现中华古文明灿烂的一面,浸润着多少手工艺人的心血,寄托着多少常州人振兴传统工艺品的期望。

最后,参观梳篦博物馆深刻认识到了梳篦的历史与文化,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知识也让何怡同学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同时给予了她对生活的新思考。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的享受和外表的貌似美。然而,在梳篦这个简单的工具面前,我不禁思考这种追求的真正价值。梳篦化提醒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美,追求内心的舒适和精神的平静。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探索和传承梳篦文化,它将一直为人们带来启示和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6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师本2301班举行教师节感恩活动

9月10日,晨曦初照,第四十个教师节的序幕缓缓拉开。这是一个属于我们全体师生共庆的节日,在此之际,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

湘潭大学三院联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2024年9月14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及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于南山八阶梯教室举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旨在强…

军训特辑|迷彩青春,热血铸魂 ——2024级人文学子军训进行时!

骄阳似火,青春如歌。9月9日,人文学院2024级新生正式开始军训生活。军训场上,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构成了一…

卓越人文|叶诚楷: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全面发展

叶诚楷,中共党员,人文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曾任福州大学学生社会调查协会会长、人文学院视觉传媒部副部长、2020级社…

卓越人文|黄媛婷:披荆斩棘,前景可期

黄媛婷,2020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曾任班级团支书、心理学系学生助教、人文学院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心理服务部副部长,协助学…

最新发布

愿为残疾儿童点一盏明灯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肖何)为更深入全面的学习马克思社会主义精神并深入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
启育调研团对山东省滨州市小学教师开展线下访谈
8月8日,启育调研团成员王可嘉对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某小学李老师进行线下访谈,了解“双减”政策后学校在课堂、作业、课后服务等方面实行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缩小不同收入家庭焦虑水平的差距提出更…
樱花染山增收入,集体经济绘“兴”篇
7月7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乡见稻满·岁稔年丰”抚州金溪科技助农服务团前往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客路村,调研乡村振兴新路,在实践中“求真知,长本领,增才干,做贡献”。樱花成片,助农促兴图为客路村党…
湖北学子三下乡:过愚公桥,踏愚公路
今日我们来到湖北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位于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是当代愚公精神的发源地。店子坪村地处龙坪乡西南角,与高坪镇青里坝村接壤,深涧河谷犹如一道天堑,阻断了店子坪村人下山的路,也阻…
启育调研团与山东省潍坊滨海实验小学教师访谈
8月8日,启育调研团团队成员李欣芮在潍坊滨海实验小学对王梓柏主任进行了采访,了解双减政策下学校在课堂、课后作业、课后服务、家校共育这几个方面有什么样的调整。本次访谈进行的十分顺利,王主任认真回答…
江农学子三下乡: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
为学习先进经验,练就兴农本领,2023年7月6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乡见稻满•岁稔年丰”抚州金溪科技助农服务团与专业指导老师一同前往抚州河源稻虾养殖基地及左坊范坊品质蔬菜示范基地开展实践调研。近年来…
感受猕猴桃产业“第二春天”
2023年7月26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刘占德教授赴西峡县寨根乡带领园艺学院赴西峡县猕猴桃试验站调研队进行野生猕猴桃资源的调查,并前往西峡县猕猴桃试验站开展工作考察。…
体验民俗文化,品味豫西“乡愁”
2023年7月1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河南洛阳调研团前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倒盏民俗文化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倒盏村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调研团,并向志愿者们介绍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发展历史…
安徽学子三下乡: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精神
今天,我们实践小队来到桃园街道宣讲长征精神,开始了我们第二天的实践活动。我们实践队员提前到达社区,等待着小朋友们的到来。小朋友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我们进行宣讲。甚至有些小朋友还戴了红领巾…
暑期实践|南师学子走进伊犁北山坡,探寻果业发展新模式
7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果’色天乡,谱写‘心’章”实践团(下称实践团)成员高瑞阳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市北山坡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活动。本次实地走访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当地果业发展政策,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