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青年大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6月30日至7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赴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筑巢引凤逐梦振兴乡村服务队在指导老师马永强的带领下,前往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积极开展乡村产业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慰问老党员、入户访谈、考察产业发展、探寻红色文化等,切实体会小陶镇乡村发展的现况,并为小陶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图为服务队队员与指导老师马永强合照 熊婧摄
一、 学习党建知识,弘扬红色文化
以史明理,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是青年前行道路上的指明灯,为深入了解小陶镇红色文化,服务队队员来到小陶镇八一村“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展示馆参观学习。亲临现场,八一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似乎就在眼前,从近零工业新突破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高效农业新模式出现到农村生活的新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历历在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很好的解决了“党务与村务融合”“支委与村委融合”“治理与自治融合”“能力与合力融合”四大问题。在此之前,总在别人口中听说“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成效,但只有亲临现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其作用,这一机制的影响力之大,让我们备受震撼。自此,服务队队员们更加坚定运用专业知识来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
“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展示馆 熊婧摄
图为服务队队员参观“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展示馆 熊婧摄
二、 探寻文化遗址,宣扬文化之魂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在小陶镇这一文化小镇,文化遗址颇多。服务队队员实地考察了“乡愁馆”“孝廉馆”“黄公亭”等文化遗址,探寻时光尘埃中遗留下的一粒粒沙。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乡愁馆”,馆内以乡土乡情为纽带,展示了一系列实物史料,最令人触动的是那些以前的农村老旧生活用品、农具等实物。这些物品是历史遗留的记忆,寄予着无数游子的乡愁。一件件物品,一幕幕场景,营造了独特的“乡愁记忆”,这让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服务队队员们感触颇深。乡愁文化、孝廉文化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次的实地探查,增强了服务队队员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解。
图为服务队队员参观乡愁馆 熊婧摄
图为孝廉馆 熊婧摄
图为黄公亭下的陨石 熊婧摄
三、 扎根基层探民情,国富民强农为本
服务队队员扎根基层,了解民情。为进一步了解小陶镇农业发展状况,服务队来到八一村访谈多家农户,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小陶镇从国外引进了特色品种,培育了诸如黄椒、特早蜜等特色产业,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当地有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科技小院等“农业助手”。果蔬专业合作社集中收购村民所种果蔬,并通过直播、企业合作等方式进行销售。科技小院则是不断研发新型农产品、果蔬品种,让小陶镇摆脱对外引种限制,打出自身特色明信片。通过实地采访调研,服务队队员感受到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提升,体会到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图为黄椒 熊婧摄
图为服务队队员与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影 李玉琪摄
四、挖掘景区特色,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此,服务队探访当地特色旅游景点“甘乳岩”“玉带龙泉度假区”等地。“甘乳岩”由溶洞、地下河以及石林三部分组成,外观平常,内部却暗藏玄机,是难得的避暑胜地,其中奇形怪状的钟乳遍布,不得不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玉带龙泉度假区”遍布天然的温泉,置身于大自然赐予的“甘霖”中,一身的疲惫都能烟消云散。通过参观这些旅游景区,服务队队员很直观的感受到了旅游业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服务队队员以直播的形式向全国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当地特色的旅游胜地,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
图为甘乳岩内部景观 蓝春玲摄
图为玉带龙泉度假景区温泉 熊婧摄
图为小陶镇风景照 李玉琪摄
青山抱城廊,绿水绕人家,连绵的群山,赋予乡村坚韧的品格。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响应党对乡村振兴的号召,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的专业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队员切实感受到青年身上所担之责。自此,我们必将所学知识贡献给社会,努力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去,用优异的成果来报效祖国,回馈人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