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千万工程”|品味“江河之歌”,领悟“枫桥经验”

来源: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作者:王冬雪

2023年是毛泽东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珍惜、推广、创新“枫桥经验”20周年。7月17日,“村(河)小二”实践队来到了诸暨市枫桥镇,他们在这里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实践之旅。

乘“江河之波”,汇“舟楫之利”

“村小二”们首先来到了位于枫桥镇西北部的三江村,这个村子由遮山、骆家桥、汇地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当地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农田占地面积广大,其中水田1871亩,旱地249亩,山林852亩,先后获得了诸暨市文明村、绍兴市文明村等荣誉。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三江村文化礼堂,在当地村干部的介绍下,了解了三江村的发展历史和特色产业文化。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三江村的灵魂。三江村顾名思义是三条江的汇源之地,因此码头成为交通要道,也正是码头带动了三江村的发展。从昔日江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的恢弘盛景,到如今沿岸百姓枕河而居、临河浣衣的美妙意境。水的存在,大大丰富了三江村文化的内涵。

而现如今,三江村的船舶产业依旧十分发达,村民们不仅依靠农业,更从轻纺业、运输业、珍珠养殖业多方面融合发展,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走在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尽是农田,田里还有正忙于农事的村民。“村小二”们走进田埂,利用个人专业优势,观察农田水质、作物生长情况,并通过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了解到利用播种机插秧不仅可以提高播种的效率,还能够解决传统种植方式产生的各类难题,这样种植的稻谷不仅个体发育良好,还能达到增穗、增粒,增重、提高产量的目的。

近年来,三江村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始终把“住宅靓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对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下足了功夫。实践队成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三江村为鼓励村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早上五点,督导员会对村民们的垃圾分类质量进行巡检打分,质量达标的农户可以通过放置在村部门口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售货机”领取相应奖励。

在村口设有“村史村情文化长廊”,不仅能够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还详细的介绍了村情概况、村落从明清时期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给整个村子增添了浓厚的历史韵味。

学“枫桥经验”,扬“正义之风”

在三江村调研完毕,“村小二”们来到了枫桥经验陈列馆。回顾历史,“枫桥经验”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决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展馆内,“枫桥经验”的诞生、演进、发展、升华、探索实践五个篇章,让实践队成员全方位领悟了“枫桥经验”的深厚意蕴。从“家和万事兴”到“和气生财”,“和”自始至终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枫桥经验”则恰如其分的传承了“和”的内涵。“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枫桥经验”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在社会环境趋于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唯有促进治理手段迭代升级、注重刚柔并济、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才能更好的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经验。

参观完纪念馆,成员们也对“枫桥经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在枫桥诞生,离不开枫桥独特的人文传统,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广泛推行,离不开中华文化“重义轻利”、“讲信修睦”的和谐基因。在我看来,这一切都与水息息相关。“君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柔和的,亦是刚强的,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才成就了“枫桥经验”。作为新一代的水利人,我们应从“枫桥经验”中汲取力量,注重培养“水情怀”,发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王冬雪)

“枫桥经验”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全国政法战线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典范与旗帜,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从未停下过脚步,其依靠自身的正确性与前瞻性,在促进社会矛盾的不断调解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宝贵的时代价值。枫桥经验能够被推广至全省各地区乃至全国,也佐证了其作为一种基层群众治理经验的先进性。通过学习“枫桥经验”,我深刻认识到,只要党和群众心连心,基层治理效能定能得到不断提升,建设民主法治国家以及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进程必将得到深入推进。(陈思扬)

“枫桥经验”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而来的,主要依靠人民自己的智慧解决事情,自发地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枫桥经验”的成功实践让我明白,在处理基层事务的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唯有事事为人民考虑,才能在“以柔克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增加人民幸福感。(毛艳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4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余杭非遗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内核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滚灯文化不断传承 感受非遗人文艺术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拾非遗璀璨文化 余杭滚灯生生不息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滚灯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实践在路上,探寻非遗文化之根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人文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余杭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宝贵文物代代相传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走进“千万工程”|解锁半山“零碳密码”,探访径山“禅茶之路”
“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持续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不断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近日,余杭区被列入深化“千万工程”方向试点,为深入学习乡村建设在“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发展举措,…
盐师学子暑期投身乡村儿童教育,助力童心梦想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而暑假期间,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放假的孩子无人看管,意外事故频发…
萤萤之火,向未来出发
中国青年网8月14日扬州电(通讯员刘悦琳)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贡献志愿爱心。7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城”团队,家乡地线下志愿者分队在上海、泰州…
“微光佛尘”宣讲团+争做环保使者 共创绿色文明
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绿色文明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2023年7月9日,“微光拂尘”宣讲团在喀什市疏勒县开展了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活动号召小朋友们一起加入到“垃圾清理,环保为民”的行…
南财学子三下乡:追溯红色历史,感受革命温度
图为为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号召,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8月2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时间的见证——追溯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天津市红…
泗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中国共产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进行了一次主题为追寻红色印迹、践行青春使命的活动,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于是我在8月10号前往泗阳烈士陵园寻访。众兴是泗阳重镇,地理位置承淮启宿,距淮阴40余公里,距宿迁5…
乡村景观“微改造” 村民生活“小确幸”
为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赋能开化,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探索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开农林之源,化美乡之境…
这次,我并不是听故事的人
支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是心灵触碰心灵,是生命影响生命。2023年7月23日,作为小荷学堂向阳队的一员,我们来到了菏泽东明县小井村小井中心小学支教。我们成为了故事的主角,从绿皮火车到乡间大巴,透过拥挤的…
仿生原理机器人市场前景与应用调研团实践圆满结束
为了解仿生原理机器人在市场中是否能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解仿生原理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以及尚且存在的漏洞,仿生原理机器人市场应用调研团正式成立。于2023年8月,仿生原理机器人市场应用调研团分别前往多地开展…
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担当
大学生网报连云港8月11日电(通讯员朱芳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出发了,这是一批由教师教育学院优秀学生组成的一支公益支教团队。他们满怀热情与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青年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