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6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竹编非遗传承人肖友华老先生家,感受竹编的魅力。
实践队员通过村委会的帮助来到了肖爷爷的家里。当时的肖爷爷还在地里做农活,村干部把肖爷爷请了回来。肖爷爷很热情的欢迎我们到来,实践队员向肖爷爷叙述此行的目的,肖爷爷欣然答应,立马就开始准备竹编的材料。
在编制竹编的过程中,肖爷爷讲解道:“竹编可分为细丝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它的制作可以分为起底、编织和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的过程中,主要以经纬编织法进行编织,期间会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其他穿插方法,比如:插、锁、削、疏编、套、扎等。”肖爷爷在竹编的过程中手法娴熟,实践队员都看不清肖爷爷的手法速度。因为编竹编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肖爷爷就为实践队员展现了一部分。
编完竹编后,实践队员采访肖爷爷。肖爷爷向实践队员讲述道:“竹编这门手艺非常的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竹编。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东西可以替代竹编,竹编的价格也不高,人们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少,竹编很难再传承下去。”肖爷爷说完这些话很是无奈。
曾几何时,竹编制品还融合在老一辈人的生活中,每每常见,家家使用,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角落,奶奶带去市场的竹篮,使用的针线盒,日光下晒谷物的竹匾,闲坐的小竹椅……而今,它们的踪影已然难以寻觅,现代人也对它非常陌生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1557项。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既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资源。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和保护非遗文化,希望像竹编这样的非遗也可以得以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4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