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文青传薪火”实践队依托汕尾市陆丰市打造的“谷乡慢城”景观示范带,结合团队专业特色,打造“稻谷飘香”特色课程。“文青传薪火”实践队将于汕尾市上英镇半埔村半埔思源学校进行项目化教学活动,以乡村小学为立足点,助力陆丰市上英镇振兴发展。
“文青传薪火”实践队教学实践分为四个平行教学班,分别为“稻诵班”、“稻语班”、“稻穗班”、“稻艺班”。其中“稻诵班”主要进行朗诵艺术的教学活动,由队员余楚滨、郑德诺担任班级小老师。
图为课堂教学现场
初步感知,体会朗诵魅力
在进行简单的破冰游戏之后,“稻诵班”就开始了他们的朗诵初体验。经过学生试读后,老师们发现学生们还停留在“朗读”的阶段,并不了解朗诵艺术,部分学生还出现发音不标准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借助媒体平台播放了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并对视频内容加以讲解,想先借此让学生了解朗诵与朗读的区别。随后,老师们对学生进行提问:朗诵和朗读有什么区别?朗诵艺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并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提醒下成功将这两个难题攻破:朗诵与朗读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感情,朗读只是将文章清楚的读出来,而朗诵则需要先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以及精神内涵,再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并以朗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朗诵艺术的存在不止能让人们更好地体味文字作品,还能提高朗诵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技巧学习,打造推普课堂
在学生了解朗诵艺术后,老师们就开始了朗诵技巧的教学。主要分为发声技巧、态势语、停顿与重音,节奏与语调以及轻声七个部分。正确的发声技巧可以让声音更加饱满,这是朗诵的重要基础,老师们在教学中重点说明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并讲解了胸腔共鸣发声技巧,随后逐个进行发声训练与纠正,让学生在学习朗诵的同时练好普通话;在态势语教学中,老师主要教授如何利用肢体语言将情感表现出来,使自己的情感外化于形;停顿与重音、节奏与语调可以帮助学生将朗诵篇目的重点部分进行突出表现,并在合诵时更好地把握整体节奏;这些技巧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将情感外化于形,形之于声。在练习过程中,老师们还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掌握轻声,对平时讲普通话以及朗诵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在经过讨论后在教学内容中增添了轻声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普通话更加规范,助力乡村推普。
图为学生进行朗诵练习
融会贯通,情感外化于形
最后是本次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结合所学技巧朗诵《希望之稻》。《希望之稻》是由实践队的老师们创编的朗诵篇目,主要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们引导学生感受《希望之稻》中表达的故事与其蕴含的情感,并通过观看朗诵示范视频,让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更好地将《希望之稻》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老师们还会在学生练习朗诵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将学习成果作品化。
2023年8月3日,在“文青传薪火”实践队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稻谷飘香”成果汇报会上,“稻诵班”的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声音将《希望之稻》朗诵出来,孩子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半埔思源学校领导以及“文青传薪火”实践队指导老师的高度赞扬。
稻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有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激励着人们不懈努力,勇往直前。“稻诵班”的教学活动在一片童声欢诵中落下帷幕。此次“文青传薪火”实践队“美育+劳动教育”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正式落下帷幕,在“稻诵班”里,学生们认识了朗诵艺术,掌握了朗诵技巧,同时也在逐字逐句的诵读中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稻诵班”的老师们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希望他们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将《希望之稻》的故事和精神继续传诵下去。
图为班级大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