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将项目化课程带到乡村,以美育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25日及7月31日上午11时,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文青传薪火”实践队在汕尾市陆丰市上英镇半埔思源学校教学楼开展“‘稻’出书香,‘谷’入法度”专题书法课。由实践队成员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一同开展此次专题书法课,“稻诵班”、“稻穗班”、“稻艺班”、“稻语班”四个班级全体学生参加此次专题书法课。
在课程开始前准备阶段,实践队全体队员协助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下发课程所需用品,包括:书法纸、教材等(笔由学生自备)。紧接着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一同介绍此次专题书法课,此次专题书法课共包含两个课时,分别教学“稻”字和“谷”字的汉字演变过程及其五体书法的欣赏和书写笔顺。
在2023年7月25日上午11时开展此次课程的第一课时
在完成课程介绍后,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带领学生进入第一课时的第一部分,为学生详细介绍“稻”字的演变过程,“稻”字最初的甲骨文是由上部分的“米”字和下部分的“覃”字构成,甲骨文大多采用象形的构字方法,因此书写起来相对困难,随着历史的发展,“稻”字由最初的甲骨文一步一步演变至今的楷书,书写起来相对容易。
在“稻”字的演变过程介绍后,学生对于“稻”字的来源及演变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第二部分介绍“稻”字的五体书法时,学生的兴致相当的高,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真地听讲和积极回答。整个课堂的气氛十分的活跃,学生对于五体书法(分别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中的每一种书体都相当地感兴趣,这一部分的教学在学生的认真听讲和积极回答下完成。“稻”字的五体书法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书法的奇与美,使学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一部分是“稻”字的书写笔顺,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一课时的重点,这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写好这个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部分,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剖析“稻”字的结构,讲解“稻”字每一笔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画名称,并带领学生一起在纸上一笔一笔地书写,而后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将剩下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纸上自行练习,实践队全体队员分别对每一位同学进行指导书写,纠正其错误的地方。最后第一课时在学生认真专注地练习下结束。
在2023年7月31日上午11时开展此次课程的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开始前,实践队全体队员协助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下发学生需使用的书法纸,而后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一同带领学生进入第二课时的第一部分“谷”字的演变过程,“谷”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它的造字法属于会意。谷物的“谷”本作“榖”,它的造字法属于形声,从禾、㱿声。由于“榖”字书写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便出现了简写方式,写作“谷”,但“榖”有时却不宜简化为“谷”,这在古书中是有依据可寻的,所以在阅读古书、汉字繁简转换时,必须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介绍了“谷”字的演变过程后,学生能够了解“谷”字的来源以及其繁体写法和简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演变的奇妙,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开展第二部分“谷”字的五体书法欣赏时,全部学生都全神贯注地盯着PPT,专注地听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的讲述;有了上节课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看PPT上出示的“谷”字五体书法的图片,准确地说出其书体,变相地检测了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在欣赏完“谷”字的五体书法后,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达到了顶点,并且有了上节课的基础,学生能够知道接下来所要开展的部分“谷”字的书写笔顺,因此学生能够迅速拿出刚刚下发的书法纸和自备的笔,并将教材翻到对应的地方,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一同带领学生由上而下、一笔一笔地剖析“谷”字的结构以及笔画,并同步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学生在下面同步练习书写。而后,温伟煌同学和余楚滨同学将剩下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纸上自行书写,并且实践队全体队员同步指导。
最后,这次课程在学生的认真书写和实践队全体队员的悉心指导下顺利结束。一撇一捺,落笔有神,此次专题书法课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我国的古韵墨香,同时也了解了“稻谷”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从各方面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从今天起,这群充满活力和青春气息的孩子们,将带着对书法浓厚的兴趣继续向美而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去学习更多的汉字和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1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