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工作
2023年7月6日,非遗文化传承队在周月琴老师的领导下开启了线上会议,会议中我们对拜访非遗传承人付学军老师和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两项任务进行了任务部署。每一位成员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认领与规划,大家对这次实践活动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周老师交代了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并提前预祝我们活动成功。小队成员分别为:计科2004孔浩凡、软件2201孔梦莹、计科2004李敏、计科2005陈宇龙。
Top1: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价值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2023年8月11日,在队长孔浩凡的带领下,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小队踏入了扬州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殿堂。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古代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生动展示。本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本小队将呼吁大家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扬州大运河的非遗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扬州作为大运河历史文化重要节点的价值和地位。扬州大运河非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它是扬州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水运交通的活化石。作为地方的独特文化资源,扬州大运河的非遗文化代代相传,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传统有更深的认同,提升个人和社区的凝聚力。扬州大运河的非遗文化不仅保留了古代智慧和技艺,更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丰富和发展扬州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底蕴具有深远意义。
一进到博物馆,大家就被眼前这些做工精细的舟楫模型深深震撼了。78艘鳞次栉比的木制船模,各个都是通过木匠们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精心打造出来的。每艘船只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给当时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船舱里也隐藏了各种各样的机关,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到中国人民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
中国大运河,历史悠久,宏伟壮观。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条水道成了商人们运送货物的要道,商人们相互往来与交易不仅促进了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还促进了运河岸边特色街巷的形成。它就像是一条人体经络,处处相通,贯穿各个城市,好生气派。街巷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充满了烟火气息。中国大运河的挖掘,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也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雷锋曾经说过:“文化是人类精神的瑰宝,交流是文化的桥梁。”中国大运河不仅沟通南北,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增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因相互学习而共同进步。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辛历程,鲜明地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个性特征,同时还生动地体现了不同服装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我对这一举世闻名的运河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大运河所传承的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运干线,大运河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无数古老的故事和文化的积淀。在大运河沿线,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些文化融合在大运河上,形成了多彩而丰富的非遗遗产。除了历史和文化的展示,博物馆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大运河的运河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体验。博物馆作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用逼真的展品、生动的解说和多样化的活动,通过展馆展示,使我了解到了大运河上的船舶类型和不同沿线地区的特色文化,深深感受到了大运河的非遗魅力,将非遗文化引入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深处。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坚守初心,传承非遗的精髓。以大运河为例,它不仅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中华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肩负起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让非遗文化在我们的努力下,绽放出永恒的辉煌。从大运河博物馆出发,我们将继续探索、传承和创新,让非遗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中,让非遗之美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Top2: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版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价值观。它们是我们文化根脉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珍宝,我们——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小队于2023年7月31号邀请到了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版画传承人。他是一位投身于传统工艺多年,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传承人。他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更是一位决心传承和弘扬非遗的文化守护者。
在这天的采访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到他的传统技艺、传承心路以及他对于非遗文化保护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展望。
付学军,1959年6月生,山东临沭县人,现居住江苏连云港市,金属版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岁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金属版画雕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距今已40多年。他对金属版画的传承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金属版画传承活动,参加各种展览、采访活动等,为的就是让金属版画能够让更多的人看见。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金属版画于2021年被列为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版画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形式,它是以金属板为材料,通过刻、镂、镶嵌、挤出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金属版画多以铜、铁、锡等金属材料为基础,经过加工打磨后,再进行彩绘和装饰,最后形成一幅幅具有精美纹饰和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金属版画的制作工艺非常繁复精细,它融合了金属工艺、绘画和雕刻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我们非遗传承小队准备了六个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版画传承人付学军都对我们的问题进行了一一的回复,我们的采访内容长达四十分钟以上,勾起了传承人付学军老师的回忆,滔滔不绝的跟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采访内容
Q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并学习金属版画这门工艺的呢?
付学军:我是从高中毕业,也就是19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的金属版画。因为考试失利,所以就待在家里,父亲就跟我说可以尝试学习一下金属版画这门技艺,人总要有一技之长。但我那时候并不想学,觉得枯燥,可看到父亲这门手艺无人传承,不忍父亲难过,于是跟父亲说试试看,万一刻画的好呢。
父亲听了之后很高兴。把他所知道的技艺、雕刻技巧等等统统告诉了我,手把手教我,深入学习了之后,发现自己刻的不错,刀花什么的都刻的还可以,于是就开始坚持下去,慢慢的越练越好,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就越来越喜欢了。
Q2:您在学习这门手艺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怎么克服的?
付学军:学习金属版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是蛮多的。最困难的是一开始,我的绘画功底并不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创作起来十分困难。我当时的解决方法就是照着报刊、画报上面的作品进行临摹,坚持的时间长了,已经有自己的意境和感觉出来了,技术也有所提升了,也开始可以脱稿创作了,就觉得自己的努力还没白费。
本身金属版画就是要先画后刻,刻之前就要确定好画的线条,否则刻下去没办法轻易修改,不能悔刀,比如有的线条比较宽,必须掌握好力度,一刀刻好,不能下刀轻了之后再刻一刀,这样刀花就变了,所以金属版画雕刻的过程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且也要十分小心。
Q3:在您已创作的众多作品,你觉得最有意义的作品是哪一幅?
付学军:最有意义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也是我的代表作。我从2016年开始雕刻,到2023年的4月份才全部完成,历时八年时间。开始雕刻《清明上河图》这部作品的契机是我的作品在连云港市举办的创意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所以我就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画作,挑选了很久,才确定雕刻《清明上河图》,因为它也是我们中国的十大名作之一,而且家喻户晓,所以挑选了它。
但是这幅作品要雕刻起来真的太难了,要求的精度特别高,最难的还是里面的人物表情,里面有648个人物,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和表情都不一样,要想用刀去表现出来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刻这幅作品的时候,对刀具要求也特别高,磨了二三十把刀才有一把刀是趁手的。
这幅作品完成之后,市里有很多领导慕名前来观看,其中有一位说,他看过国外很多博物馆,但是现在看到这幅金属版画雕刻的《清明上河图》是最震撼的。
Q4:您对金属版画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付学军:金属版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技艺现在目前来说就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江苏省的领导们都很重视。我有七八个兄弟,只有我一个人在传承金属版画,目前我也有一个侄子,跟我学习了七八年,也还不错。金属版画的未来目前来说不是很乐观,因为知道这个东西的人太少了,我参加过很多展出,很多人都说是第一次见到金属版画,而且这个的价格也不便宜,所以收藏的人就更少了。
而且学习金属版画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决心,也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和雕刻技艺,在这个过度电子化的年代,很少能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但我会想方设法地把它传承下去。
Q5:回顾您的半生都在为非遗事业努力,您觉得这门手艺对您有什么意义或者对您有什么改变吗?
付学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国家离开了非遗,文化就会慢慢衰落。对于这块,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把它传承好,传承下去。真正有人想学这门技艺,哪怕是免费,只要他能通过我三个月的考察,有悟性有毅力,我可以把他收为门内徒,带他传承技艺。
Q6: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我们这一代有什么可以帮助的方面吗?
付学军:我有探讨过一个事情,就是边界、跨界和融合。为什么说这三个词呢,首先,我们这代人和你们这代年轻人,中间就像隔了一条河,我们和你们站在不同的边界上,接触的事物各不相同,如何跨过这条河,就是需要我们这代人和你们这代人去思考的问题,如何把它去融合起来。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创造力,像我父亲那时候的刻刀只有十几把,到我这一代就有几十把刀了,我相信现在年轻人的创造力,会让金属版画的未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接下来也在申请省级的大师工作室,申请成功之后,我会专门办一个金属版画研究室,让更多喜欢金属版画这门技艺的,一起去研究、去开发,让金属版画发展的更好,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以上就是采访的全部内容,这次的采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有启发性的经历。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们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传承人对其的热爱和执着,他们不仅致力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积极参与相关的研究、教育和推广工作,努力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播给更多的人。
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项艰巨而又持久的任务。传承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方式,将技艺传承给后代,并确保其艺术的连续性和发展。这需要传承人具备出色的技艺和传授能力,同时也需要后人有足够的热情和意愿去学习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个人的使命,而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除了传承人自己的努力,政府、社会组织、学术界和广大公众都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采访的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传承人付学军的一些作品,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1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