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宿州8月13日电(通讯员:潘维豪)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青年学子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社会实践队参观了宿州市博物馆。宿州市博物馆展陈文物700余件,馆内集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传播于一体。全馆共分为三层:一层为库房、办公区域、临时展厅和民间艺术馆。其中,民间艺术馆包括地方戏曲、埇桥马戏、民间工艺、书画艺术和灵璧奇石5个部分。二、三层是展示宿州历史文展厅,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汉雄风分。活动开始时,志愿服务队一行人领略宿州历史文化,观看博物馆内展示的各时期的文物。这里,是历史的见证,一幅幅照片、一篇篇文献、一件件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革命历史,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志愿服务队追溯了宿州从秦汉至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史文化的同时,展现了宿州在各时期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全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图为宿州市的发展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潘维豪 摄
进入博物馆,一楼为宿州民间艺术展厅,分地方戏曲、埇桥马戏、民间工艺、宿州书画、灵璧奇石等五个单元。志愿服务队通过在一楼的参观学习,了解到了宿州早期的文明史,包括新石器时期的三个代表性遗址: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及芦城孜遗址。
图为实践队员在学习马戏的发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潘维豪 摄
马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传统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埇桥马戏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形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一个由马背上的武艺、马背上的杂耍到动物的展演、动物的驯化再到马戏表演、马戏艺术的发展过程。埇桥马戏集杂技和动物表演于一体,人与动物同台演出,把赖以生存的技艺演绎得红红火火,共同创造出生命的乐园。马戏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马戏艺人将地方戏曲曲艺、民间艺术、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及优秀的外来文化等因素巧妙融入马戏艺术之中,使马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通过学习了马戏的历史发展,让我们认识到了马戏虽然红火,现代生活方式对它的冲击却不可小视,培养更多的优秀传承人、更好地适应现代文化生态环境,是它亟需解决的问题。
进入到二、三,了解到二、三楼分为宿州历史文化陈列,分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云、人杰地灵七个单元。通过在小单元展厅的学习,知道了宿州称谓的渊源及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宿州故事。展柜中陈列了这一史段的陶器、玉器和铜器的代表性器物,以场景复原的形式再现了早期的人类生活,形象生动。例如在“秦汉雄风”展厅,主要展示秦汉时期发生在宿州的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和军事风云变幻,以及两汉时期这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就。这里重点呈现的是发生于宿州的点燃推翻秦皇暴政战火的大泽风雷和奠定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的垓下决战,展示了丰富的两汉时期陶器、玉器、铜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巧夺天工的汉画像石艺术。
“汴水咽喉”展厅讲述宿州名称的由来、宿州在大运河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宿州在隋唐宋时期的繁华、以及曾经响彻宿州天空的鼓角争鸣。展柜中陈列了宿州两次大运河考古发掘的丰富成果,宋代码头的重要发现,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
图为“秦汉雄风”展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潘维豪 摄
这次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参观了博物馆的红色文化展览,领略了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精髓。志愿者服务队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不仅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年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这次活动不仅是红色文化革命的学习,更是一次红色文化革命的心灵震撼。安徽工业大学志愿者服务队全体成员都认识到应该更好的深化实践成员的党史学习,更好的领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使命和时代责任,更加坚定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决心,愿为红色文化发展传承和传播注入青春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7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