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大学“耘耘”众生与千古江山调研团 民生与大地——农业开发与环境改造

来源:山东大学 作者:葛洁

本次调研团葛洁同学进行了线上调研学习,跟随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韩茂莉研究了农业开发与环境改造,收获颇多。 农作物植根在土地上,但在人类操持农业生产之前,大地上布满了天然植物,并没有农作物的任何空间,农业发展就是农作物在空间上取代天然植被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存在合理不合理,只有必需,因此全然质疑农业用地,不是科学的态度。 不取代天然植被就没有农业,没有农业就没有我们,这是顺理成章的道理。但是农作物与天然植被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农作物取代天然植被完全改造了环境,其显著之处在于:第一,天然植物是与复杂的自然环境对应的产物,就其种类而言包括乔木、灌木以及草本,种属繁多,而农作物多属于草本植物,且种类单一,由农作物取代天然植被导致植物多样性消失。第二,天然植被长年覆盖在地表,即使一年生草本结束生长,也会将枯草留在地表;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造成一内周期性的土地裸露,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裸地的出现均带来明显的环境后果。第三,长年连续耕作与收获,秸秆不归土地,若不采取人工举措,必然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结构改变、土壤退化。今天我们讨论农业带来的常态环境后果,几乎没有离开上述三点;而三点之中,我们能够减免的只在后两者。 农作物取代天然植被及其引发的后果,深受当代关注,古人考虑最多的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环境问题。说起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我们会想起古代先哲发人深省的见解《荀子·王制》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人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上》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人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先秦诸子“不夭其生,不绝其长”的思想肯定了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与人类生存的互依互利关系,不但构成人们早期环境意识的核心部分,而且一直影响着后代相关政令。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诏曰:“献岁之吉,迎气方始,敬顺天时,无违月令。所由长吏,可举旧章,诸有藏伏孕育之物,蠢动生植之类,慎无杀伐,致令夭伤。”宋代帝王也发布过这样的诏令:“方春阳和之时,鸟兽孽育,民或捕取以食,甚伤生理而逆时令,自宜禁民二月至九月,无得捕猎,及持竿挟弹,探巢摘卵,州县吏严饬里胥,伺察擒捕,重置其罪。”辽代也有“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的规定。古人的这些环境思想,不仅出于官府与圣贤的倡导,也是依赖土地为生的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正是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于保护生物资源起了一定作用,也成为数千年内农业发展的保障。 然而人的理性存在限度,在无饥馑之忧的地方一切均会依规而行;而对为求生而寻觅生存资源的人来说,规则就显得十分无力。回顾中国历史,非理性的农业开发渗透在各个时代与南北方各地,但从历史遗患至今,唯宋代以来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宋元明清以来南方山区开发、清代以来沿长城地带开垦农业三者最为显著。 宋代以来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引起的湖泊面积萎缩 水乡泽国是江南一带的环境特点,人类社会早期没有人口压力,也不具备征服自然的技术,因此对于水乡环境的利用小心翼翼。唐宋以来,伴随人口增多,人地矛盾日益加重,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环境的利用,改造环境并取得更多的农业用地成为那个时代群体性的追求,围湖造田是其中对环境扰动最大的举措。 圩田是江浙水乡围湖造田的主要形式,宋人称“堤河两涯而田其中,谓之圩”。这种田制创始于宋代以前,宋代随着人口增加不但圩田面积和数量不断发展,而且名目与形制也有所更新,如涂田、沙田等均属此列。由圩田派生的各种新的土地利用形式,是江南农户的创举。元人王祯《农书》结这些垦殖形式,圩田“凡一熟之余,不惟本境足食,又可赡及邻郡”,是类围水造田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涂田上布种,“其稼收比常田,利可倍”;种植在沙田上的庄稼更“以无水旱之忧”而胜于他田。尽管王祯的有夸大其词之嫌,但无疑圩田等各种围水造田形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圩由于具有诸多优越性,迅速在江南各地推广起来。 #FormatImgID_0#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8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论如何能管住学生

论如何能管住学生严师出高徒,向来是许多老师的教学标签。以前的我对此很不以为然,而现在却十分赞同。经过这次的三下乡之旅,我深深地了解到“严”是真的会出“高徒”。而我…… 杨海婷 岭南师范学院1号种子实践队查看全文 >>

收获感动,濳然泪别

收获感动,潛然泪别导语:7月12号,无论是天气还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显得与以往不同。距离7月2号刚开始,不知不觉已到离别。今天,小老师不再有课堂上的执手相教,学生们也不再变得叛逆。…… 叶洁玲 岭南师范学院1号种子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一次心灵的体验

一次心灵的体验作者:杨海婷 来源:1号种子实践队伴随着孩子们天真的歌声,我们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回顾那段日子,我感慨良多,因为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 杨海婷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准备就绪,活力迎“彩”

准备就绪,活力迎“彩”导语:今天是7月11日,是距离12号汇演的前一天。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将接近尾声。那么今天,1号种子实践队即将进行彩排演练,是展现…… 叶洁玲 查看全文 >>

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我们开始慢慢地习惯了这里的教学环境,同学们也似乎开始把我们当成老师一样尊敬,从一开始的一声声“哥哥”,&ldqu…… 杨海婷 查看全文 >>

关注孩子成长,成就美好人生

关注孩子成长,成就美好人生“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今天终于乌云散开,阳光普照,天气怡人。奇怪的是,我们的心情也好似天气一般顿时由低沉郁闷转变为高涨开怀,就这样,我开…… 杨海婷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原是可护非可恶

风雨过后总迎彩虹。 经历几天的倾盆大雨的冲洗,今天7月5日终于迎来了晴朗的一天。伴随着1号种子队调研组的行程安排,今天我们即将前往小朋友们家里进行家访及问卷调查。…… 叶洁玲 岭南师范学院1号种子实践队查看全文 >>

快乐剪纸,感恩同行

1号种子实践队系列报道之二快乐剪纸,感恩同行导语:今天是7月4日星期二,连续几天的大雨,使得我们的衣服迟迟未干,但小朋友们前来报道的人数从未递减。今天我们一号种子实践队第四年级…… 叶洁玲 岭南师范学院1号种子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繁樱似锦芳华绽,义务导游递温情

近期,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如约而至,湖南科技大学樱花园迎来客流高峰。湖南科技大学魅力旅游协会,商学院社团管理部联合举…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

商学院开展“影像志愿 艺路生光”志愿活动

(通讯员何松成)4月8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携手谢子龙摄影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影像志愿艺路生光”的志…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最新发布

暑期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大部分的孩子比较想念父母,都喜欢父母呆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从中看出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强烈,独立能力更加脆弱了,孤僻的心理也加剧,隔代的溺爱教育也很明显。更严重的是有些儿童作业…
品《论语今读》之“仁”
李泽厚先生还阐述了“仁”的观念。“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归“仁”是孔子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孔子通由仁而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也就是在制造中国人的心灵。所以才说…
星火燎“援”,志愿你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昨晚观看完“中国青年志愿者”线上培训讲座后,我深有感悟。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是我第一次在二年级上课,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个小男孩仰起头问我“老师,你是教什么的呀?”我回答到“…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让绿色生态永不息
【呵护生态,共建绿色家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取得了许多科技和经济上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日益严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环境,…
浙江农林大学“党在心中,实践于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党在心中,实践于行”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浙西南,这块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留有多处革命遗址,值得重视与挖掘的红色圣地,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孕育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浙西…
聚青春力量,踔厉奋发,传承文化薪火
聚青春力量,踔厉奋发,传承文化薪火。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岳藏之风教育计划服务团队,秉承童享教育的宗旨,自7月25号至8月19号,赴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官鹅藏族小学开展为期二十多天的暑期实践活动。教育,是点燃…
安徽学子三下乡:宣传垃圾分类,争当时代接班人
安徽学子三下乡:宣传垃圾分类,争当时代接班人学校:安徽工业大学作者:陆航摘要:本次实践报告记录了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践队的一次寻访之旅。我们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在社区讲解员的带领下…
曲园社会实践——泰山行,为中国添绿
【推环保生活,促绿色发展】环境就是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寻访红色印迹,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中,沉淀在红色故事里。我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星罗棋布,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遗址、遗迹。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是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倡导食安走基层,服务乡村促振兴,加强基层安全知识
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进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