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得巢湖学院学子进一步了解巢湖民歌,更好地去宣传和发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6月30日,巢湖学院广播台赴烔炀镇“寻访巢湖民歌”社会实践团队分别针对巢湖民歌的发源、发展、传承等方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巢湖历史悠久,拥有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巢湖民歌便是巢湖市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图为巢湖民歌欣赏片段。 陈仁琳 供图
6月30日,团队成员先是来到了巢湖市文化馆,探求巢湖民歌的发展史。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翟迎春接受了宣讲团成员的采访,在采访中她提到,巢湖人爱唱、爱编民歌。在这里一直传承着“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使聪慧的歌唱者可以见什么唱什么,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干什么活唱什么歌。1949年以后,巢湖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此后巢湖民歌的创作、演唱活动一直持续不断,在全省、全国演出活动中多次获奖,在安徽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团队成员了解了巢湖民歌的悠久历史背景后,也为进一步的探索打下了基础。
在宣传和传承巢湖民歌这一方面,市文化馆也是非常重视的,多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现场教唱巢湖民歌经典节目。能够让同学们近距离与非遗传承人学习交流,提高对非遗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对巢湖民歌的宣传和传承。同时翟迎春老师针对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从非遗保护者的角度点出“巢湖民歌”在如今,在其从民俗生活中转向更大的舞台时,需要更合适的表现形式,特别是符合都市年轻人欣赏习惯的表现形式。这不仅是“巢湖民歌”更是很多其他非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大阻碍。
图为宣讲团成员采访巢湖市文化馆非遗办工作人员翟迎春。 陈新宇供图
7月2日中午,为了更好地探究巢湖民歌的发展历程,宣讲团的同学们前往巢湖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巢湖博物馆内,记录出巢湖民歌的起源可追溯尧舜禹时期,伴随人类生产、生活而生发,是劳动中升华的音乐。宣讲团通过研究记录博物馆内对“巢湖民歌”历史阶段发展了解传统民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深刻认识其文化价值。
图为宣讲团成员认真研究记录“巢湖民歌”历史发展。 查安琪供图
7月4日,为了更好地去探究“巢湖民歌”的起源以及地域文化与“巢湖民歌”的关联性,宣讲团同学们来到“巢湖民歌”的发源地烔炀镇南湖方村。村民们热情地接待了宣讲团,并现场为同学们演唱了一首巢湖民歌的经典曲目《巢湖好》。“巢湖啊好哎依耶好呀好风光,好呀好风光,晴空耶万里来鸟飞翔,啊依耶嗨鸟飞翔……”嘹亮高昂的歌声,饱含着巢湖人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宣讲团成员的心。纪念馆的馆长也在门前向大家介绍了这首经典民歌的创作过程。
图为馆长向宣讲团成员介绍李焕之。 陆晴 供图
历经一周的调研活动,宣讲团成员们通过实地的调查走访对巢湖民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深刻领略到了巢湖民歌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了传承和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优秀的非遗文化都被淹没,令团队成员庆幸的是有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够担当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为巢湖民歌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将巢湖民歌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64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