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报重庆电(通讯员陈柯宇)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千古文脉养我以浩然正气,大美华裳暖我以浩荡胸心,但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多少余烬顿灭而不复燃,多少先辈声声诉求而失意。“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在这灯红酒绿、浮躁喧嚣的世界中,是否还有一群人,宛若一头头憨厚的耕牛,在默默坚守与耕耘着那流传了数百年的文化和传统?
步入苗绣非遗工坊,我们队员便被墙上那一幅幅色彩浓烈、造型独特的苗绣作品所吸引,在传承人何奶奶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们恍若透过那精致巧思的一针一线穿越千年,看到那时的农家妇女或是在农闲时分嬉笑一团聚在一起研究布贴的纹样图案,或是点灯熬油在昏黄的烛光中奋力为孩子赶制新衣,一丝一缕间,寄托着那个年代最朴素最诚挚的祝福。
我们由衷地感慨到:那样一枚小小的绣花针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她的手中上下起舞,针针如画,线线翻飞,尽管如今的传承者如落叶般渐渐减少,但仍有这样一群“耕牛”,以耐心坚守传统,以恒心默默耕耘,以坚心传承风骨,手中针线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从田间地头到繁华都市,从神物鬼怪到现代风尚,一代又一代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不论是风行还是失意,都让非遗苗绣与时代共振,我们有理由相信,阳新布贴不会“遍寻不见粘花人”,尽管回不到“望江有女皆粘花”的年代盛景,但多一人学习,便多一份传承,多一人知晓,便多一份宣传,而我们此番三下乡的感悟和收获,还远不及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68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