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简述
由于金坛新校区的建立,本实践项目聚焦新校区与金坛区的校地合作,探寻金坛区为新校区学生工作、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的平台和机遇,思考新校区对金坛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发展提供的帮助,并对校地合作的落地实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调研目的
1.了解金坛与新校区校地合作现状与潜在机遇
金坛与河海大学曾多次展开合作,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愿景,在创新创业、科研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双方的合作不管是对金坛区的经济社会建设,还是河海大学的未来发展,都能起到引导性作用。作为河海大学的学生,我们应及时了解校区和政府的合作动向,明确未来规划,把握潜在机遇。
2.锻炼自身综合能力
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学习金坛区和河海大学之间的合作内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扩展知识面并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
3.为助力校地合作发展贡献智慧
总结金坛区和河海大学已有的校地合作案例,学习其他校地合作优秀方案,为校地合作的推进贡献自己的智慧。聚焦金坛区和河海大学潜在发展机遇,为河海大学与金坛相关单位合作对接提供方案,为推进校地合作高质量发展提出创新性建议,助力校地合作发展。
三、调研形式
1.社会调查
1) 网络调查:利用互联网开展调查,了解有关校地合作的相关信息及校地合作规划,把握校地合作整体情况。
2) 案例研究:调查和分析校地合作的典型案例,比较新校区校地合作与典型案例的异同点,学习成功经验并探寻具有河海特色的校地合作方案。
3) 问卷调查:针对校地合作现状设计问卷,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了解师生对校地合作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新校区的展望。
2.采访参观
1) 金坛城市客厅:实地采访有关负责人,了解主要工作内容、志愿服务机遇以及金坛区有关校地合作的发展规划。
2) 金坛图书馆:实地采访有关负责人,了解相关活动、主要工作内容、志愿者需求以及校地合作辐射带动作用。
3) 金坛博物馆:实地参观,了解金坛历史沿革、志愿者需求和工作内容,研究开展研学工作的可能性。
4) 朱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地采访有关负责人,了解社区建设情况、志愿服务机遇和校地合作辐射带动作用。
3.理论研究
1) 整理校地合作现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整合校地合作的发展现状,分析可行性。
2) 分析新校区与金坛在校地合作中的相互作用:从供需角度分析新校区与金坛的优势,以及两者之间相互支撑、影响的作用。
3) 提出可实施的建议:从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创业支撑、教育资源支撑等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四、调研内容
1.校地合作现状综述
1)学校层面
在学校层面上,校地合作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关注的重要议题。学校积极与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以促进校地资源的互动共享。
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的大背景下,面对过往校地合作渠道不再便利的现状及广大师生对新校区当地了解的匮乏,河海大学与金坛紧密合作,在金坛开展了全方位的校地合作项目。
“河海菁彩在金坛”项目是一项由学校与金坛政府共同发起的旨在利用河海大学的科研成果和专业优势,推动金坛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的项目。通过相关合作,河海大学可以将其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在科研领域,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金坛区科技局的对接也是学校层面的校地合作项目之一。校地双方围绕联合研究所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与科技局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转化。
在文化艺术方面,“长荡湖畔·河海新园”文化艺术设计作品大赛的举办激励了河海学子将金坛本土文化与河海大学元素相结合,反映了河海学子新颖的设计思路和金坛当地的风土人情,增进了河海大学师生对金坛的了解和文化归属感。
2)商学院层面
在商学院层面上,校地合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商学院作为培养经管人才的重要平台,需要与当地紧密合作,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由于校区搬迁的客观现实以及发展商学院学子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河海大学商学院积极推进与金坛的合作,加快构建本地合作新平台。
河海大学商学院与金坛区政府合作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的项目。通过与金坛西城街道的合作,商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西城街道的志愿服务注入青春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此外,河海大学商学院还与金坛区水利局开展“本科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通过认识实习、劳动实践、毕业实习三个阶段推动学生发展,切实形成人才培养闭环,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学院的发展。
3)总结
河海大学在学校层面和商学院层面都积极推进校地合作项目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与金坛有关部门的合作,学校和商学院得以利用外部资源,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将为金坛乃至常州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技术储备与支撑,持续推动高校建设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然而,当前的校地合作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合作模式的优化、合作结果的评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今后的校地合作需要更加深入地调研,以实现更加良性的互动关系。
2.校地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1)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建立的,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研究机构。研究院建立了130多个实验室和研发中心,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此外,研究院还引进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团队,解决国家的重大关键领域问题,并培养和孵化了3000多家企业。研究院与大型国企合作,探索科技创新模式,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金融和孵化服务支持,加速科技产品走向市场。研究院还创立了七个海外分支机构,引进海外人才和高水平科技项目,提供人才服务。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采用无行政级别、无事业编制、无财政拨款的发展模式,优势在于减少了政府机关的掣肘,消除机制体制的弊端,同时避免科研人员依赖“铁饭碗”产生消极怠工,有助于提高科研的自主性。
总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合作模式充分结合了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和深圳市的经济发展需求,对于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无财政拨款模式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可能需要持续关注和支持。
2)四川大学宜宾市校地合作项目
四川大学与宜宾市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推动宜宾地区的产学研融合发展。
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宜宾基地,四川大学将与宜宾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和技术创新。学校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全科医学合作项目将充分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优势,整合宜宾地区的临床医疗资源,共建全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居民健康教育中心,提升宜宾地区的医疗和健康教育水平。
公共卫生合作项目将举办公共卫生高级研修班,开展公共卫生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并建设公众健康相关产品研发与转化平台,推动当地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四川大学与宜宾市的校地合作项目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和实践需求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3)西南大学与三峡库区贫困县校地合作帮扶项目
通过选派多学科专家深入对口帮扶县,帮助编制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咨询报告,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技术研发项目,转化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解决突破了一批阻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同时,通过教育方面的合作计划和扶贫措施,西南大学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改善、师资培训、教育硬件设施改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另外,西南大学发挥历史文化、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优势,积极组织文化、旅游等领域专家,赴帮扶地区开展民族、民俗和地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开发利用研究,有力促进了帮扶县文旅产业发展。
总结
校地合作预期效应:
1. 创新创业,推出自主创新应用成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2. 精神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传承,开发旅游资源。
3. 民生建设,公共卫生建设。
4. 经济发展,发掘特色产业推动扶贫,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5. 学生培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升综合素质。
6. 社会影响力,学校和地方政府可以共同开展社会公益项目,提升影响力,促进社会进步。
3.问卷调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师生对校地合作的了解程度,本项目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94份。本次调查对象以17-23岁的男性居多,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为河海大学的学生或老师,其中以商学院、工程学院和物联网院为主。
图1-1 调查对象眼中的校地合作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人次认为校地合作是学校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促进地方发展;约三分之一的人次认为校地合作是学校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帮助同学们就业;少数人次认为是学校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方式。这为本项目初步了解校地合作的社会印象提供了一定依据。
图1-2 调查对象对自己学校与地方社区或行业合作的具体方式和项目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59.57%的人次表示不太了解,27.66%的人次表示比较了解,9.57%的人次表示从未听说,极少数人表示非常了解。这意味着多数人对于校地合作了解程度较低。
图1-3 调查对象对校地合作重要性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48.94%的人次认为十分重要,44.68%的人次认为比较重要,少数人认为不太重要或者不重要。这表明校地合作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是重要的,也反映了开展校地合作的必要性。
图1-4 调查对象对金坛区政策、经济社会基础等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较大部分人了解过两湖创新区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也有一部分了解过“七个聚焦”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532”发展战略重点文旅项目,而部分人对金坛区政策、经济社会基础等较为陌生,这意味着有较大一部分人对于金坛区政策、经济社会基础等有所了解,更容易接受校地合作。
图1-5 调查对象认为河海大学新校区搬迁后可能会遇到的困境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最担心的是学校出现社会资源整合困难和建筑设施和场地利用难的问题。因此在校地合作中要做好与地方的合作对接,注意落实各项活动,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规划和预案。
图1-6 调查对象认为金坛区能够提供支持的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一个高校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地区各方面的支持,而其中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资金支持。在资金足够的情况下,各种活动才有顺利开展的保障,这为校地合作中思考地方需要提供的资源提供了参考。
图1-7 调查对象认为河海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对金坛区发展有助力之处
调查结果显示,一个高校对于地区发展的作用中,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当地输送人才,大学可以为当地培养专业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1-8 调查对象如果作为校方负责人,更期望的校地合作的发展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最希望学校在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方面进一步发展,说明就业和创业的需求较为旺盛,因此在校地合作时可以适当增加与当地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就业和创新。
图1-9 调查对象如果作为地方负责人更期望的校地合作的发展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地合作的发展方向中师生普遍支持地方加大创新创业方面投入,反映了人们对高质量发展的呼声。因此在校地合作中,地方可以多关注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合作等。
图1-10 调查对象认为对于学校和地方社区或行业之间的合作还应该采取的改进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校和地方社区或行业之间的合作中,调查对象认为最应采取的措施是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校地供需匹配。这说明目前校地合作的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在规划校地合作时应该根据校地双方的供需拓展更多合作形式。
4.从供需角度分析新校区与金坛的相互作用
1)学校供给
1. 教育资源供给:高校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实验室、设备等。这些资源对校地合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2. 人才培养供给: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与相关单位合作,高校可以了解社会需求,调整相关专业,适应市场需求。
3. 科技成果供给:高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源,能够为校地合作提供前沿科技支持。
4. 消费群体供给:庞大的师生人数和较强的消费能力扩大了金坛的消费需求。
5. 就业岗位供给:新校区的建成带动当地就业机会的增加,学校的日常运营和学生的生活需求会催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2)学校需求
1. 市场消费需求:大量师生将在学校周边地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也十分强劲。
2. 整合社会资源的需要:校区搬迁后要在金坛当地打造新的合作渠道。在各项活动开展上,与金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对接。
3. 创新创业支撑需求:在开展创新研究、创业孵化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资金、人才政策、科研资源的支持。
3)地方供给
1. 政策规划供给:金坛扎实推进“532”发展战略,加快实施“金沙英才计划”,全面推进“一新两高”建设,为校地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支持。
2. 教育资源供给:政府、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场所,推进研究所建设与合作,加强高校教育资源联动。
3. 就业岗位供给:两湖创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为高校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
4. 资金投入供给:金坛区投资建设河海大学新校区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同时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提供资金支持。
5. 基础设施供给:金坛区修建高铁、公交等基础设施,加强新校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1)地方需求
1. 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文化繁荣:发扬金坛历史文化,发掘地方文旅资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 保障民生: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
2)总结
校地双方供需互补,地方可以通过政策规划、教育资源、就业岗位等供给满足学校市场消费、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创业支撑等需求,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科技成果等供给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保障民生等需求。
通过对双方供需能力的分析,能够明确校地双方的独特优势,理清校地合作的方向。但在实际中,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供需关系、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能力,同时考虑地方的实际需求,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为金坛与新校区的发展谋划一个更好的未来。
5.校地合作发展建议
持续优化校地合作顶层设计。学习合作典范,拓宽合作维度,优化校地双方供需匹配,制定共同计划,推动全方面发展。通过协作,双方各取所长,实现共同发展。建立双向沟通渠道,以便双方能够交换想法、讨论问题,增加合作机会。加强校地合作宣传,通过融媒体、社会实践等提高各方对校地合作的认知程度。
加强校地合作基层落实。共建共助,形成“组织搭建台,双方出资源,学生齐参加”的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达成社校互补的高质量合作。校企合作融合发展,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挖掘金坛文旅资源,与公共文化平台开展深入合作,利用好金坛的文化资源,助力文化传承与弘扬。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地合作中。学生应把握校地合作带来的机遇,为校地合作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0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