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渡客队的部分队员前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就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博物馆研学现状展开调研。
博物馆二层是专门为非遗手工传承人们设置的一圈工作室,以供游人了解学习传统非遗手工艺,麦秆扇制作的传承人吴老师就位于第一家工作室上,渡客队对她进行了深入采访。吴老师博物馆如今客流量并不是很多,虽然疫情开放了但是人相较于以前还是减少了。而吴老师与外界学校对接进行教学的活动比较多,但是由于场地原因没法接纳太多人进行教学,最多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规模活动,同时参加活动的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同时吴老师也表示虽然疫情略微影响了非遗产业,但是在最近几年很多地区对非遗产业的重视在逐步加深,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时间一步一步慢慢落实。最后吴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在非遗传承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一种怀旧感,同时也很享受很开心非遗产品被大家认可的过程。
而后,渡客队被乐清石雕工作室所吸引,此间陈列着许多工艺精巧,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技巧精湛绝伦。工作室负责人潘老师热情地接受了渡客队的采访。他表示,有关研学的活动主要由教育中介的专门研学团队组织或者是学校的社团活动组织,纯粹的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较少,而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中有大学高校的身影存在,但最多的还是高职类院校进行研学相关活动。潘老师也对研学过程中学生们对非遗文化展现的求知欲和热情感到十分的满意,他十分乐意用这样的方式去传授非遗技艺。潘老师在感谢博物馆对非遗手工艺人的支持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非遗文化传承现状的看法:需要物质上资金上的精准帮扶才能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同时社会也需要更深入的去推广非遗文化而非浅尝辄止。
通过和符老师的交谈,渡客队发现以学生组团为形式的研学活动并不是很多,由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占据一定比例,同时博物馆研学团体中以中学生为主要年龄段,而符老师本人由于自身非遗工艺难度原因并未与研学机构对接以及进行授课方面的活动,也对非遗手工艺的研学活动了解不多,但是她对博物馆为非遗手工艺人提供场所的做法表示感谢和赞赏。
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叶女士的交流,渡客队了解到了如下信息:每天都有由学校组织或者个人自发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而且参观次数也很频繁,人流量最多集中于周末。而参观游客中学生大多为中小学生,初高中学生由于课业压力所以所占比例较小。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参观体验,博物馆为大家提供了可以扫码观看的语音导览,大师工作室的手工艺人也会为大家提供指导,也会为合作学校提供讲解服务和体验服务。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次申遗共包括河道遗产27段,其中就包括了杭州运河段的“杭州塘”“上塘河”“拱宸桥”等段。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9年发表《浙江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四条诗路文化带就包括“运河诗路文化带”,称“大运河是历代诗人循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杭州段运河周边,坐落着中国刀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是研究运河诗路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宝库。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此后,研学活动逐渐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文化旅游活动。在博物馆中开展研学活动,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硬件资源,在提高学生研学质量以及助力博物馆研学作为一种以研究和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在游中学,在学中游”的独特方式来学习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传统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文化教育的需要,以博物馆为中心开展诗路文化研学,既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也是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运河诗文化的重要一环。而通过本次采访调研活动,博物馆对于研学活动的尽心付出为人所见,同时,部分博物馆研学活动因为多方面原因而出现的不足也一一展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0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