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调研分类好习惯,推动环保新风尚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侯璐璐

我国人口逐年增多,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需求量也随之大幅上升,“垃圾围城”也成为了城市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为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科普环保知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实践队青岛片区的队员们于2023年7月29日走进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通过调研街道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以及宣讲垃圾分类的作用等方式,开展“调研分类好习惯,推动环保新风尚”活动。

7月29日上午,“变废为宝”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开展调查活动。社区是加强小区和居民们基层建设和治理的摇篮,是居民们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港湾,社区建设离不开居民们的支持和帮助。面对垃圾分类,社区做出的规划离不开居民们的赞同和实施。实践队员们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观察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调研。据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居民表示对垃圾分类有一定了解,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然而,也有不少居民反映对于具体操作步骤和相关政策还存在一些疑惑。同时,也有少数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过于繁琐,并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年轻人普遍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对垃圾分类也更加积极主动;而老年人则相对较少关注环保问题,并且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图为实践队队员走访调研社区居民。通讯员 侯璐璐 供图

针对这个情况,实践队员们在社区开展一系列环保教育活动,希望能够引起居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不明白的地方。社区工作人员及实践队员们积极向社区居民及过往行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四色垃圾分类标准、四色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他们利用展板、宣传册等形式,向居民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并耐心解答了居民们的疑问。同时引导居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入桶的习惯,将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进。

图为社区中垃圾箱。通讯员 侯璐璐 供图

根据调查结果,实践队员们发现在疫情前后,垃圾分类情况存在一些显著变化。在疫情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仅有少数社区实施了有效的垃圾分类政策。然而,在疫情期间,由于人们更多地待在家里,他们开始关注生活环境和健康问题,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并且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也得到了改善。通过本次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疫情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仍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政府和社区应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提供更多的便利设施,促使居民形成更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图为社区中垃圾分类宣传牌。通讯员 侯璐璐 供图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实践队员们意识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力量。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工作将取得更加明显和持久的成效,推动环保新风尚在社区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人人爱环保,乡村更美好。垃圾分类是人人都能做的环保工作,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对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远影响。实践团队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感受家乡,将垃圾分类带到家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与人民,在行动中体悟自身职责使命,在行动中锻造青春力量,在行动中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让美丽乡村承载更多温暖乡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1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学习底蕴深厚历史,绽放劳动幸福之花
沂南古称“阳都”,隶属琅琊阳都,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其境内古物文集和人文景观172处,北寨汉画像石墓群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齐鲁小敦煌”。为了解沂南县更…
华中农大学子三下乡:西北种业“芯”,产业振兴时
种业兴则国家,为了了解种业发展领域发展现状,加深种业领域“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趋势的理解,7月16日-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甘肃省张掖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该学院邱法展教授、洪登峰教授…
淮师大计科院江淮举旗实践活动:包河区渡江精神翩然绽放
为了弘扬渡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0日上午,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班马向保同学作为淮北师范大学江淮举旗宣讲团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家访是一场温馨的相遇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汪瑀璇)近日,我所在的位于仙桃市剅河镇谢场村的志愿服务小分队进行了家访活动,我们早已确定好了即将前往家访的学生、家庭住址以及要了解的相关情况,便准备在放学后进行家…
【传承红色精神,永葆初心使命】
伴着夏日的声声蝉鸣,曲园学子实践队·桑梓情深繁荣寻梦来到了美丽自然的沂蒙山区,去探寻红色精神的独特魅力。社会实践队成员组织了初中的学子一同到岸堤参观山东抗日军政干部旧址(史称“岸堤干校”),听…
西外学子三下乡|以爱之名,共“童”成长,满满收获,“青”声讲述
大学生网报8月14日电(通讯员卢雅淼)“耕耘更知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不知不觉间,“情暖桥南镇,共‘童’享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迎来尾声。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桥南之行,收获满满,受益匪…
巢湖学子三下乡: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为更好地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了解当地红色文化,2023年7月2日,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赴滁州市定远县“重走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定远县红色基因实践团,结合当…
爱心助残,走入儿童心中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曲园学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乡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为了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爱心助残,走入残障儿童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