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人民群众灾害防范意识,进一步推动灾区政府精细化防灾治灾,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19日至20日,由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郭鸿老师带领的“岭南先锋·生态秦岭”秦岭南麓地质灾害调研社会实践团赴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汉坪村进行灾情调研。
陕南地区境内重峦叠嶂,年降雨量大,致使洪涝灾害和泥石流频发。2021年10月5日,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汉坪村三、四组苍儿崖沟谷后部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区域长约510m,宽约130m,厚约10m,体积约45万m³,后部物源区存在大型贯通裂缝,灾情造成汉山区域直接经济损失约7687.5万元,致使7户35间房屋倒塌,一般受损房屋159户43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5.4公顷,受损耕地面积41.9公顷,多条道路不同程度受损。
图为泥石流治理工程现场。路文卓 摄
活动伊始,在郭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沿泥石流冲毁路段行进,途中被破坏的植被和庄稼随处可见,以往直挺的房屋也破败不堪。队员们在老师的讲解下认识到,汉坪村所属地区的岩体属于花岗岩,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地质构造后,完整的岩体产生高度风化,形成残积土,加之山体陡峭,遇到强降水时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行进途中不难发现,当地政府针对泥石流灾害已设多道防治措施。首先可以看到道路右侧设置了可以减缓泥石流流速、改变泥石流流向的导流渠,若泥石流再次发生,将会延渠下滑,保护群众、房屋、庄稼免遭破坏。其次,在边坡处采用了铁丝网柔性支护,不仅将落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且对水、细粒土有缓冲作用,可增大泥石流的摩擦力,防止泥石流快速冲下。在汉山山脚处也设有挡土墙,可用于防止土体滑坡,在灾害再次发生时将阻挡大部分泥石流下滑。
图为相关部门针对泥石流灾害所设的导流渠。魏晨阳 摄
在活动开展之前,团队成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制作了以地质灾害为主题的宣传海报和调查问卷。在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之后,团队成员开始分组对当地村民进行走访,询问村民对于地质灾害和灾害有关防治措施的了解情况,并运用自身知识向村民进行了地质灾害的科普和海报讲解。在小组成员积极热情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了许多当时滑坡的具体情况,自然灾害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可怕。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的开展,团队成员呼吁村民积极配合村委和当地政府的工作,为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路文卓、魏晨阳在张贴地质灾害宣传海报。党娇婷 摄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针对此次地质灾害,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部署,相关部门冒雨赶赴现场查看灾情,及时撤离涉险群众,同时安排避难住所,提供安全管护、生活保障、心理疏导、防疫消杀等多项服务,确保群众无后顾之忧。灾后及时修建顺坡,开挖泥石流导流渠,减少灾害再次发生时所带来的危害。专家及技术人员持续进行地灾监测,设置灾害预测预报,保证村民早知道、早准备、早撤离,最大限度免除人员伤害。当地政府积极走访问候村民,提供灾后补助,并不定时检查汉坪村的灾害防治工作。有了党和政府的关照,村委的认真负责,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长此以往,定能实现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岭。
图为团队成员党娇婷向当地村民科普地质灾害相关知识。魏晨阳 摄
本次活动的开展深得当地乡政府和村民的赞同和认可,不仅深入宣传了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措施,而且让团队成员认识到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也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活动虽短,但意义非凡。大家都相信,此行之后,将会更加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并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用自己的双手在祖国这片大地上建造出更美家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2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