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兰州7月7日电(通讯员曹梦欣)2023年6月中旬为探访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团委“赴临夏回族自治州调研乡村振兴小分队”前往临夏回族自治州折桥村及布楞沟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聚居着以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众六百八十五户,三千二百九十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三分。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村民办起 “农家乐”,至今,折桥村的农家乐有一百另八家,并辐射带动周边五个村办起农家乐,“农家乐”已成为折桥村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现折桥村已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列。小分队来到折桥村,通过乡村干部的介绍及入户采访为主基调进行调研活动开展。
折桥村·以美食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折桥村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座充满魅力和历史的古村落。近年来,折桥村以独特的农家乐模式,成功赋能了乡村振兴。
图为小分队成员与折桥村乡村干部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普璠 摄
折桥村的农家乐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味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回族美食,如羊肉泡馍、手抓羊肉等。同时,农家乐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制作等,让游客们能够全面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图为小分队成员采访农家乐老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普璠 摄
折桥村的成功经验不仅仅在于农家乐的发展,更在于其注重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通过折桥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美食产业的赋能作用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农家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产业模式,更是一种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保护民俗文化、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折桥村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持续发展。
布楞沟村——总书记最牵挂的地方。2013年2月3日,在人口流失急剧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甘肃省临夏市东乡县布楞沟村,亲切地对乡亲们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至今,布楞沟村脱贫攻坚的经验,为贫困山区树立了榜样。小分队来到了布楞沟村走总书记走过的路,调研乡村振兴的发展心路历程。
布楞沟村·以红色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布楞沟村位于中国西部的一个偏远山区,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然而,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兴起,布楞沟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布楞沟村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之一,这里曾经是红军长征的驻扎地和战斗基地。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历史资源,村民们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红军长征纪念设施和景点。他们修复了当年红军驻扎的营地,重建了红军长征纪念馆,搭建了红军长征主题游览路线等等。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图为村民们纪念习总书记所立的石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普璠 摄
通过红色旅游产业的赋能,布楞沟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布楞沟村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借鉴。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让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布楞沟村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借鉴。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让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两个村庄的参观过程中,小分队成员还有幸与当地的村民交流。他们热情友好,向小分队成员介绍了村庄的历史和文化。总的来说,折桥村与布楞沟村是两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它们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和建筑,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发展。这两个村庄的调研,小分队成员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以产业赋能为主基调,绘制属于乡村振兴的锦绣山河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2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